胡氏|紫禁城不全是中国人造的,还有大量的外国人,部分人还留在了中国

众所周知,故宫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古代称之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

胡氏|紫禁城不全是中国人造的,还有大量的外国人,部分人还留在了中国
文章插图

故宫是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的,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建成,历时十四年。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作为两朝故都的北京故宫,自从明朝朱棣皇帝决定迁都起,就开始了它漫长的建设历史。在清兵入关之后,清王朝的统治者也定都在北京,并在原来的基础进行扩建,最终,才建成了我们今天的紫禁城。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无数的工匠耗尽了他们一生的精力,这其中,还包括现在的越南人,可以说,紫禁城的建成也有着他们的一份血泪。
这一切的发生,还要从永乐年间说起。

胡氏|紫禁城不全是中国人造的,还有大量的外国人,部分人还留在了中国
文章插图

当时,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并不适应南京的生活,江南湿润的气候和饮食习惯,让朱棣都感到非常不适。更为主要的是,当时的蒙古骑兵屡屡进攻大明边界,朝廷又缺乏一个守卫北方边疆的强力将领。于是,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然而,迁都是一件触及国家根本的大事,一座城市要想成为国家的都城,他的规模要足够庞大,才足以容纳朝廷机构,同时,粮食供应这一方面也要能够跟得上。所以,在迁都之前,朱棣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这其中,就包括治理淤塞已久的大运河,让南北的河运再度兴盛起来,也让江浙地区和安徽等地这几个大明帝国主要产粮地能够将粮食运往京城等等。准备工作做完之后,修建和规划紫禁城就成了整个迁都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宫殿的规模,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大明朝的权力中枢入驻,因此,朱棣在原来元朝宫殿旧址与他所居住的燕王府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起了紫禁城。但是,修建宫殿,不仅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建设一座大明帝国的都城需要投入的人力更非常之大的。

胡氏|紫禁城不全是中国人造的,还有大量的外国人,部分人还留在了中国
文章插图

当时的北京城虽然规模不小,但是,靠近蒙古等地,时常发生战争,人口也不稠密。那时的北京城,不但缺人,还缺少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尽管,朱棣下令将南京等地的工匠和工人调往北京建设,但却远远不能满足都城建设的需要。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