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汾河流金记

“太原的气候早晩温差大,清晨走在汾河边,小风轻拂,十分舒服。河岸左侧缤纷的花圃和野雏菊聚在一起连成片,美丽绚烂。滨河骑行道开通了,孙子现在每天骑车上下班,不开车,说这叫低碳生活,我也想骑,就是不知他让不让……”
79岁太原市民梁喜梅在博客中记录一天的生活,她告诉采访人员,汾河既像她的母亲,又像她的孩子,曾哺育万千,满目疮痍,又眼看着“她”涅槃重生,焕发生机。
河边有座“不夜城”
在太原,市民差不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夜色缓缓降临,总有那么一次,无论是驱车也好,步行也罢,经过汾河附近的某个位置,然后远远地,被河那镜面般的蜿蜒光带所吸引。听听水声,看看夜景,心情不禁惬意起来。若是恰好由北向南穿过整条滨河路,便更饱了眼福。途经五座桥,每座桥附近都有不一样的景观,在夜色中,各有各的旖旎风情。这“不一样”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商业圈在发挥作用。
8月16日傍晚,汾河西岸的长风商圈热闹非凡,车位难求。多家烧烤店门前,人们三五成群,陆续落座。啤酒、烧烤、毛豆、碗托(山西当地小吃)……菜品全部上齐,就着彩霞,吹着河风,吆喝开吃。
“入夏以来,每天都是这节奏。从下午4点开始准备,一直营业到凌晨1点半。”烧烤店主沈煜忙里偷闲与采访人员搭话,“我们不接受预订,谁来了谁坐,来晚了排号,这‘圈儿’里都这样。”
沈煜说的“圈儿”是指“长风商圈”,坐落在汾河西岸长风桥边,是一个集大型购物广场、餐馆、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吃喝玩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圈,也是附近居民的生活娱乐中心。在山西,沿着百里汾河,像“长风商圈”这样的“圈儿”大大小小有好几十个。
2019年9月,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面向新时代的汾河两岸整体重塑城市设计》,太原顶层设计汾河两岸,力争从生态、人文、活力方面重新定位,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水城共荣的生态走廊、传承创新的人文画卷、复合多元的活力纽带。
弹指2年间,如今的汾河两岸,建筑各具特色,商圈各有优势。茶舍圈、艺术圈、酒吧圈、餐饮圈、亲子圈、养生圈、综合圈……沿着汾河,不论什么年纪什么需求,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归属。
“圈子形成后,规模优势就会凸显。各家茶馆都有自己的客源,如果遇到客流高峰,有空座的茶馆还会将座位主动让给客人已满的茶馆。”在迎泽大桥东开了8年茶馆的高辉告诉采访人员,“挨着汾河,光‘硬’环境好不行,‘软’环境也得好,大家相互帮扶,整个圈子自然红火。”
生态|汾河流金记】“有河流的地方经济发展一般要快些,这是因为会形成产业聚集、商圈聚集等。原来的汾河因为污染,人们避之不及,自然很难体现出河岸经济优势。”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琳告诉采访人员,未来,随着汾河景区品质的提升,汾河将为太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商业圈将在汾河两岸形成。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