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性化” 易变同性恋?( 二 )


专家认为,适度的“中性化”并非有害无利 。“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独立、灵活,易被社会接纳,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 。例如中性化的女性兼具男性的独立果敢,在求职、个人发展上更具有优势 。因此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
提醒:注意“性别教育”  预防“中性化”过度
加强性别教育
专家同时提醒家长:中性化并非没有“边界”,因为男女两性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即男性不可娇弱、不独立,女性不可过于强悍、失之温柔 。一旦“中性化”发展过了界乃至酿成行为偏差,将不利于青少年成人后就业、择偶 。因此为了预防孩子的“性别错位”,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和老师就要注意进行“性别教育” 。
“加强孩子的性别教育并不是将性别模式化,让女孩穿红戴绿,说话细声细语,走路碎步摇曳,也不是要男孩像梁山好汉武松一样,勇猛高大 。而是要培养女孩细致、温柔,培养男孩勇敢、刚毅的性格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最为关键 。家长要注意以下要点:
承认、赞赏孩子性别
性别认同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只有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满意,才会对同性的性别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拥有这些性别特征 。如果家长由于孩子的性别没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把孩子搞混来培养,就会让孩子厌恶自己本身的性别而发生性别错位 。
树立正确的性别榜样
孩子的行为往往源于观察生活中得到的知识和启示,因此父母是孩子在性别角色中最重要的指导和榜样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性别行为,并且要帮助孩子选择身边的同性伙伴 。
他山之石
世界各国怎样进行“低龄性别教育”?
美国:男女有别从厕所开始
美国的父母对低龄儿童的性别差异非常看重,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不放心地向营业员询问,生怕搞错了 。美国众多的托幼机构里,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 。幼儿到园的第一天,第一课便是认识厕所 。幼儿上厕所时老师就会提醒他别走错了 。在一个扎着小辫子女孩座厕姿势的图案和一个男孩座厕姿势的图案的标志下,幼儿们分门进出 。厕所里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计,只不过是小尺寸的而已 。不仅如此,为了更便于幼儿识别,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还用粉红色,男厕所则用浅灰色 。
日本:日常中渗透性别教育
日本幼师认为,抓住日常生活的时机,可以让幼儿适当地理解男女的不同,学会尊重对方的身体,获得充实感和安定感,对孩子健康性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 。在日本的托儿所,孩子从1岁半开始就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 。在如厕后清洁身体的时候,老师会悉心地教孩子们手纸的使用方法、擦屁股的方法、内衣的清洁等 。比如,女孩子擦屁股必须从前往后擦,而决不能弄反了 。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