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摄影器材的注意事项( 三 )


关键参数:开机响应速度(重要)、对焦速度(重要)、连拍速度(重要)、图像存储速度(次要) 。
针对题材:人文纪实摄影、生态摄影、体育摄影 。
从人们将以机身性能为主要产品定位的相机叫做“速度机”这件事来看,“速度”显然应该是衡量机身性能最重要的一方面 。在实际产品定位当中这种特征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某厂商某画幅下的旗舰产品宣传当中,“速度”一定是被作为一个重要卖点来面向大众的 。
以速度论成败,画质论胜负
- 照相机的JPEG图像呈现令人惊叹的锐利度、健康的皮肤色调和更丰富的层次
- 强大的EXPEED 4图像处理在ISO 100至25600范围内将噪点降至极低
- 精确的自动白平衡和便捷的点白平衡选项
以上摘自尼康官方对其旗舰机型D4s的说明 。速度被成为了一项重要设计指标 。
不过对于速度这一点,大家追求的都是“快”,但是不同目标用户对于“快”的要求显然不一样――人文纪实方面的摄影师要求相机有快速开机抓拍或者能够近乎无消耗待机的能力,旁轴和单反结构在这一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虽然新一代无反传感器混合对焦系统在单次对焦速度上已经可以有不输于传统单反的表现,但由于单反结构中由光学器件所实现的功能被电子系统代替,既无法实现开机秒拍,又不能近乎无消耗待机工作,在突发事件抢拍过程中或许会错失良机 。
索尼A6000在单次对焦速度上已经可以比拼入门级单反相机,但准备拍摄的响应时间仍然是个硬伤
第二个就是被大家讨论很多的对焦、连拍速度,但实际上这一指标受外界影响也是相当大――最简单的例子,对焦速度受镜头影响、连拍速度受存储卡写入速度限制,这一点应该不难理解 。
因此对焦速度变得相当难以评判,只能通过大致计时做一个粗略的评判,如此重要的指标却无法量化,真心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
连拍速度也是相对透明的指标,一般不存在虚标之类的问题 。在生态和体育摄影当中连拍速度的意义自不必说,多1fps的连拍速度都有可能让你抓到一个更好的瞬间 。甚至在人文和人像摄影当中,更高一点的连拍速度都有可能让你抓到一个更完美的动作或者表情 。
什么样的用户需要摄影器材的速度
1.我善于在生活中抓取决定性瞬间,希望我手边的器材能够在我双眼一亮时以最快速度投入战斗
2.抓拍!抓拍!抓拍!对眼前会发生的事情我无法预判,只好通过器材去适应不可预计的场景
3.我是一个人像摄影初学者 。其实除了基本构图和曝光控制之外,高速器材有助于人像摄影出片 。原理嘛,当然还是通过连拍来抓取瞬间后续筛选
指标二: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精度
关键参数:对焦精度(重要)、白平衡精度(次要)、测光精度(次要) 。
针对题材:所有摄影门类
精度问题有时候往往不如速度那么引人重视,因为厂商在标注产品参数时不会将精度写入其中 。但精度确实又是决定一张照片是否完美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张照片构图光影色彩都恰到好处,唯独轻微脱焦导致成像不实,你看到这张片子的时候难道不会怨恨手头的器材?
既然涉及到精度问题,就离不开关于误差分析的讨论――我们都知道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对焦误差也是如此,偶然误差一般被我们称作“没对准焦”,而系统误差一般被我们称作“跑焦”,这两点是有区别的 。
使用对焦测试卡配合机身微调功能可以校准对焦模块的系统误差
对于单反系统来说,由于相位检测模块的原理问题,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几乎都不可避免,虽然有对焦微调功能校正系统误差,但时不时发生的偶然误差也会让人懊恼不已 。当然,各家旗舰机身会采用顶级对焦模块、减振马达、反光板校位结构和坚固的机身框架等设计来减小由于光程变化导致的对焦误差,但第一这些设计代价高昂,顶级机并非人人都消费得起 。第二也无法完全避免对焦误差的产生 。
无反相机系统就没有这个问题,由于反差式对焦存在一个闭环负反馈的过程,理论上不应该产生任何误差 。当然实际系统由于各种因素(如镜头在不同光圈下的球差不同,而实际对焦时一般都是全开光圈对焦),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相对于单反相机系统还是可靠得多 。
所以现今采用独立相位检测模块的相机都配备了主传感器取景、反差检测对焦的模式,以方便使用者在不需要对焦速度而是精度的时候进行切换 。但有一个例外就是索尼SLT单电相机,它采用和单反相近的对焦模块设置,却没有反差检测AF功能 。如果发生焦点漂移,用户无法自行解决这个问题,将会非常头痛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