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光线拍出电影感人像旅拍( 二 )


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阳光线被云层或雾气所挡而形成的柔和、均匀的照射状态 。薄云遮日、阴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后等天气,都会出现散射光,此时景物影调容易显得平淡,色彩比较灰暗 。散射光条件下,不宜拍摄全景深的大场面,并且色彩的处理十分重要,拍摄距离的远近与色彩的饱和度成正比,所以尽量选择鲜艳的元素作前景,以提高画面的反差,避免景物影调平淡 。
光圈:f/2.8,快门:1/1000s,焦距:45mm,ISO:64
夏季的意大利皮恩扎,太阳在较厚的云层间穿梭,画面对比度不高,草地、天空、人物在前期都可以保留更多的细节 。相对晴天的顺光、逆光拍摄而言,这种散射光下较为柔和的明亮,更适合表达清新的意境 。
二、拍摄时段的选择
午后至夕阳时段
晴天的午后至日落前,是外景人像拍摄的黄金时间,无论是顺光、逆光或者散射光,都可以充分表现出特定的氛围,冬季为15-18点,夏季为16-20点 。想要拍出更具电影感的画面,对于环境光的利用是关键,我习惯也喜欢用自然光拍摄 。日落时段的光线色温低,令照片温暖而“有情绪”,更易表现故事性或人物的情感;光线照射角度平,拍摄的范围更大,画面的细节层次更丰富;顺光时色彩还原好,可以压暗环境,充满胶片感,逆光时通透度高,可以创造唯美、梦幻的高调氛围 。
光圈:f/2,快门:1/250s,焦距:45mm,ISO:50
哥本哈根的日落时段,夕阳穿过冰淇淋餐车的窗户照射进镜头,利用餐车阻挡部分直射阳光,减弱逆光带来的强对比,营造出梦幻的童话氛围 。人物的情绪、动作很贴切,后期适当提亮人物即可带来电影画面感 。
光圈:f/2,快门:1/2500s,焦距:50mm,ISO:50
日本冲绳的海滩,日落的太阳刚好从较厚的云层里露出来,于是形成了“耶稣光” 。因为太阳光入射角很低,此时只要调整人物的位置和拍摄的角度,控制好画面中的反差,即可利用自然光完成拍摄,形成独特的漏光氛围,特别注意曝光要准确 。
多云的晴天
多云且云层变化大的晴天也是绝佳的拍摄时机,很适合创作大场景的全景画面 。云就像是太阳的`魔术师,能给你带来更丰富的光影变化,在这样的天气拍出的画面,既不会像阴天那样平淡乏味,又不会像大晴天那样难以控制景物的曝光 。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观察和应变,控制好人和背景环境的反差 。
光圈:f/2.8,快门:1/2000s,焦距:45mm,ISO:100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原野,下午15点的顺光,画面通透明亮 。天空的云层较厚,云遮住部分阳光的照射,使原野上有着梦幻的光影变化,充满意境美 。需要调整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等待最完美的光线 。
日落的余晖
无数美妙的电影桥段都是在落日余晖中展开的 。此时太阳已降到地平线下,虽然天空的晚霞依然温暖、明亮,但已不足以照亮地面上景物的细节,拍摄出的画面对比强烈,会呈现出较大的反差 。此时,意境美远大于对细节的展现,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更好得呈现晚霞云彩,人物往往会欠曝,补光时应考虑环境光源的方向及色温,做到浑然天成 。
光圈:f/1.6,快门:1/8000s,焦距:50mm,ISO:100
佛罗伦萨老桥,该场景的构图决定了光线为侧逆光,太阳已接近地平线,为了保留天空晚霞的色彩,在画面左前方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模拟夕阳效果,自然是实现电影风画面的基础之一 。
傍晚“带密度”
华灯初上,晚霞刚隐,天空的颜色还未全黑,这个夜幕将至未至的时间段就是“带密度”时间 。简单地说,就是日落后、灯亮起的一小时内,此时天光与地面灯光的光比基本为1:1,呈现在画面里天空和建筑都是有细节和颜色的,整体效果华丽、梦幻 。时间再晚一些的话,天空就是一片死黑了,所以要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最佳时段 。
光圈:f/1.4,快门:1/60s,焦距:50mm,ISO:500
意大利五渔村,日落后背景中的建筑都亮起了灯,已经没有其他可借助的自然补光光源,于是采用低色温的手电筒打亮人物,以更好得保留环境氛围,最主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冷调环境中的温暖感 。
三、补光或不补光
决定补光或不补光的关键在于,想要获得的氛围以及希望整体画面呈现出何种效果 。想要实现电影的画面感,就要更多地留存环境光效,即便补光也尽量选择符合环境光逻辑的照明风格,强度、角度、光质、色温,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有条件还可选择恒定光源来补光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情况,都应尽量保留画面的细节,并营造对比,包括冷暖对比和明暗对比,使整体画面呈现出自然的氛围,弱化人造光的“存在感”,做到浑然天成 。当然,有时也不需要运用人造光源,只需调整人物站位、姿态,面部的朝向,就可实现理想的光照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常见的情况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