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日落的单反技术( 二 )


因为光圈值=光孔直径/镜头焦距 , 所以同样是使用较小的光圈 , 镜头焦距越短 , 光孔也就开得越小 。根据这种关系 , 我们不难发现:当用较小的光圈拍摄照片时 , 焦距越短的镜头越容易因为光的衍射而降低成像质量 。想一想 , 一只焦距为300mm的镜头 , 即使把光圈值缩小到f32 , 此时它的光孔大小也和一只光圈开大到f3.2的30mm焦距镜头的光孔大小一模一样!
知道了这些 , 对于开始所提到的“一般经验” , 我们就不必总是在意了 。举个例子 , 我手中有一只70—300mm镜头 。我专门测试了它在300mm端的成像质量 , 结果是最小的f29和f32为最佳光圈!
第二 , 快门速度也会影响到镜头的成像质量 。
先我仍然要累
述一个“一般经验” , 即如果用1/M秒来表示快门速度 , 用N毫米来表示135相机的镜头焦距 。那么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时 , 一般认为M需要大于N才不至于由于手的抖动导致图像模糊 。也有人更严格地提出M要大于2N , 以使图像的清晰度更有保障 。其实 , 以上的“一般经验”与本文并无直接的关系 , 因为本文完全是围绕镜头而言的 , 而且还区分了高档镜头和廉价镜头 。但是由于上述的“一般经验”让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更快的快门速度 。他们在期望得到清晰的影像时 , 总是认为“哪怕只快那么一点儿 , 也会更清晰” 。这就有问题了!
众所周知 , 单反相机有一个弱点:在拍摄瞬间 , 反光板的运动会使整个相机产生震动 , 从而导致影像模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设计者为一些高档相机添加了反光板预升的功能 , 有效地避免了反光板带来的震动 。不过目前 , 大多数照相机仍然不具备此种功能 。当然 , 还是那句话:不是因为没有技术 , 而是因为没有利润!(我的数码单反机身花了6000元买来 , 不还是没有吗?!)这个时候 , 就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了 。在这里 , 我们主要是讨论长焦镜头 , 因为根据几何当中的相似比 , 长焦镜头会放大相机的震动 , 使模糊程度加重 。
高档次的长焦镜头往往一是较重 , 二是配备有专门的支架 。前者就好像在射击时使用较重的枪械反而更稳 , 更容易射准一样 , 重力缓冲了震动 。并且据我的经验 , 无论是手持拍摄还是使用三脚架 , 情况都是这样的 。而后者让我们在使用三脚架时 , 整个照相机能够处于更加平稳的`状态 , 当然也就减小了震动幅度 。可是在于普通的廉价镜头 , 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镜身轻而不坚固 , 虽然长却又没有专门的支架 。拍摄时 , 相机完全是靠机身和三脚架的云台相连 。光是看起来就极不平衡!在拍摄瞬间 , 我们可以从取景框里观察到明显的震动 , 甚至还可以听见镜头各部分因为结合不严而发出的声响!这时 , 成像便自然无清晰可言 。不过不必沮丧 ,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 , 用这样的镜头也能拍出清晰的图片!方法就是:加PL滤镜、加ND滤镜、收缩光圈、调低感光度(ISO)……总之 , 尽量降低快门速度 , 而不是“一般经验”当中的提高!之所以这样做 , 是为了要尽可能地延长曝光时间 。因为反光板的震动只在抬起和放下是产生 。而反光板放下之前快门就已经关闭了 。可见 , 只有反光板抬起时产生的震动会导致影像模糊 。现在我们假设这种能够导致影像模糊的震动会持续1/3秒 , 那么如果整个曝光过程的持续时间都不足1/3秒 , 我们便可以认为照片完全是在相机的震动当中生成的 。也就是说 , 它的清晰程度100%地受到了相机震动的不
良影响 。但如果曝光时间为3秒 , 那样照片的清晰程度就只有11.11%受到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 , “好的影像”便可以覆盖“坏的影像” , 照片的清晰度就明显的提升了 。
当然 , 如果摄影光线强到足以使“M大于N”甚至“M大于2N” , 那显然是最理想的 。只是当N值较大 , 光线又不足 , 比如在室内、森林或者黄昏、黎明拍摄照片的时候 , 我们才考虑去降低快门速度 。如果光圈为f8 , 感光度为ISO200时 , 快门速度仅有1/60秒 , 那么谋算着怎样去提高快慢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无论是开大光圈还是提高感光度都会明显地降低照片的画质 。这样 , 我们就收缩光圈至f32 , 调低感光度为ISO100 , 再加上PL滤镜 , 快门速度就可以降至1.5秒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