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旺林|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大铁牛,而不用别的动物?有何玄机?

30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黄河镇上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说是黄河之上曾经有一座堪比《清明上河图》中华丽的拱桥存在,而且还有守护大桥的“镇河神兽”——大铁牛。当地的博物馆领导樊旺林得知后开始踏上了寻找拱桥与铁牛之路,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勘探,几乎走遍了黄河流域的樊旺林,终于在一片质疑声中成功找到消失已久的黄河铁牛,这是阔别千年之后,“镇河神兽”再次重返人间。不过令所有人纳闷的是,樊旺林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把黄河铁牛运回博物馆,而是让它在户外风吹日晒,一时间,关于黄河铁牛的各种传闻不绝于耳,为什么专家要这样做?黄河的“镇河神兽”为什么是牛?这里面有什么样的玄机?樊旺林|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大铁牛,而不用别的动物?有何玄机?
文章插图
1、神奇的“传说”我国古代的桥梁设计和建筑技术一直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赵州桥、木拱桥等都是其中的杰作,不过很少有人提及到黄河、长江上的大桥,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黄河、长江在古代,人们都是以舟船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桥梁很少出现,这是河流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后果,大多数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老百姓,一直坚信历史上黄河曾经有一座“神桥”存在,不过在黄河铁牛成功发掘之前,这一切还都存在于传说和典籍中。翻阅古籍史料,基本可以肯定老百姓口中的这座“神桥”,就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跨河大桥——蒲津桥。它位于蒲津渡一带,在古时候这一地区异常繁荣发达,而且在唐代的时候发展为了北方的交通枢纽,很多南方的物资就是从这里进入中原的。樊旺林|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大铁牛,而不用别的动物?有何玄机?
文章插图
2、跨河大桥的源头当年樊旺林带着队伍寻找铁牛的时候,从史书记载和老百姓口口相传之事中,基本锁定了大体的位置,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找到,并且在原地建设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珍贵的文物,为什么不被拉回到博物馆里进行保护呢?反而继续让它们在户外接受风吹日晒?更令人惊讶的是,金属在水流中长期浸泡是会被腐蚀的,但是在河里沉睡数个世纪的铁牛,打捞上来却完好无损,甚至表面依旧光亮如新,这是什么原因?想要了解真相,还要从蒲津桥的建造说起,隋唐时期蒲津渡发展为中原商贸重镇,为了方便货物更好更快的流入到都城长安中,朝廷决定建造跨河大桥蒲津桥。樊旺林|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大铁牛,而不用别的动物?有何玄机?
文章插图
1、体积和不锈之谜对于新桥的建造,当时的官员和工匠们设计了很多方案,为了不让黄河结冰以及汛情影响到桥梁,充分利用了两岸的高地,其中的关键在于两边的桥基。经过精密的测量计算,加上融入古人们比较热衷的五行学说,最终确定在两岸打造八只铁牛和八个铁人,并且配上两座铁山和七根铁柱,共同作为桥梁的根基。后来科学家对黄河铁牛进行过深入研究,发现每一只都有近2米高,宽1米半,重量为30吨,如果算上底座和铁柱,总重量就到了70吨,这样算下来,8只铁牛就有560吨,按照唐朝的产铁量,锻造8只铁牛用铁量占到了唐朝一年总产铁量的8成,所以说,这绝对是唐朝的“第一工程”。根据研究发现,随着黄河改道、朝代的更迭以及长安腹地的没落,慢慢地蒲津桥也就被荒废了,一直到明朝典籍中,对这座大桥还有稍许记载,明朝中后期到清朝,由于黄河沉积的泥沙越来越多,铁牛也就沉入了河底。至于为什么不生锈,这就和黄河水里含沙量过高有关,大量泥沙对铁牛表面有很好的打磨作用,因此并不会生锈。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