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桥|路桥新闻网丨福星桥是老街的“皇冠”

□全媒体采访人员庄向娟
福星桥|路桥新闻网丨福星桥是老街的“皇冠”】长街如练,长桥如虹。
路桥老街上的桥不仅多,而且奇。比如对于像同里这样的水乡来说,河道两旁的街道为一面建屋,一面临河的单边街,此时,横跨水面连接两边街道的桥梁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对于路桥的老街而言,主要的街道乃是一条与河道平行的双边街,于是纵向延展道路的桥梁就更为显眼。路桥文人所说的“十里街分五道桥”,讲的就是这种与道路同向的五座桥。
福星桥便是由北向南五道桥的第一座桥。就其悠久的历史而言,又是老街一座较为古老的桥。这里的人常说,十里长街是路桥地图上的一个标识,借着这种抽象思维散漫开去,福星桥就像是老街的“皇冠”。
据记载,此桥建于明洪武年间,古朴的桥身横跨月河两岸,桥身已被青藤杂草所覆盖,桥面当中是由石板铺成的阶梯,而边缘却是斜铺的光滑石板。
记得小时候,人们骑自行车到这里,都要停下来,沿着两旁的光滑石板推过去,这倒是提醒了那些匆匆赶路的人,不妨歇一歇脚。这样小小一座古桥,每年寒暑假都会招来一批又一批的美院学子,他们竞相画下清晨薄雾与夕阳斜照下的它。
或许和北方的皇城大市相比,这里的老街并没有产生过太过堂皇的场面。但是,被磨得发亮的石板桥却在述说着这里不同寻常的坚毅与久远。路桥自古就有“小邹鲁”的美称,元兵当年入境时,这里的人们誓死不降,奋起抗争,虽杀身破财,村落为墟,然前赴后继至死不悔。到了明朝,这里的百姓又自发抗倭,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福星桥为何会声名在外?这还得说到一个人,路桥的名士蔡德懋。蔡德懋,老街人氏,家有薄财。嘉靖二十年(1541)和二十四年,黄岩和路桥两次遭受台风洪水侵袭,粮食无收,饥荒严重,蔡德懋两次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当地的百姓十分感激他,而黄岩知县得知此事后,也赠他一块“义士”的匾额,以表彰他的义举。
不过让蔡德懋声名远扬的,则是他抗倭的故事。明朝倭寇猖獗的时候,朝廷派两广狼士兵前来抗倭。但这些狼士兵不打倭寇,反而专门打家劫舍,百姓苦不堪言。蔡德懋深知官兵是靠不住的,便把当地的青年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他甚至拿出自家钱财,购买刀枪棍棒,派发给他们。
一次,倭寇头目徐明山自海门登陆,他知道路桥是商贾兴盛之地,十分富裕,便从北向南一路杀过来。蔡德懋得到情报,当即聚集义军,展开了一场智取的战斗。义军先在路桥街的北边布置防御,并把东河段的桥板尽数撤去,只留一座桥,在此埋伏。
倭寇到了路桥北边时,看见进入路桥主要的桥梁都已被拆去,正在没法时,却见一小孩在墙后露出头来窥看。倭寇就把小孩揪住,叫他带路。小孩起初不肯,倭寇头目恐吓他:“不带,就杀了你。”小孩没法,只得带倭寇走向那唯一没拆的桥。刚到桥上,小孩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逃走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