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每个老绍兴越城人的回忆里,都有一条石板路!

“小时候,农村早稻草籽畈田种落,或晚稻田种落,条条石板大路旁的水田里,有老黄鳝可钓,晚上也可以用煤油灯照,看到黄鳝在田里,就用自制的竹夹子抓到鱼篓中,一个晚上可以捕几斤,第二天一早可到市场上,卖个好价格”。家住绍兴市越城区马山街道陶然公寓、原陶家埭村陶尚达老人说起孩提时的经历,还是兴趣盎然。
马山|每个老绍兴越城人的回忆里,都有一条石板路!
文章插图

马山|每个老绍兴越城人的回忆里,都有一条石板路!
文章插图

陶尚达老人说,旧时村民经常要赶集马山、孙端、皋埠,甚至绍兴昌安、新河弄市场,均是徒步从石板路而去,步行石板路而归,用时蔬、鱼虾等农货产品换来日常生活用品。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往日熙攘的古道景象已不复存在,原本人们经常行走的石板道路因村落的拆迁,也逐渐消失。老人希望采访人员能挖掘整理记录这些石板古道。为此,采访人员实地走访、座谈和收集资料,对马山石板古道作了一些整理,以此促进年轻一代重视、挖掘和传承村落文化,以及“修桥铺路造路亭”的美德。
马山|每个老绍兴越城人的回忆里,都有一条石板路!马山|每个老绍兴越城人的回忆里,都有一条石板路!
文章插图

村民自建石板路
采访人员在绍兴市越城区马山街道檀渎村走访时,经村里老人讲述,有个叫张柏林的乡贤为村民修路的故事:张柏林,出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七月,当时看到檀渎村南往北来无石板路,只有一条35公分左右的泥路,一下雨变成泥浆路,群众进出极为不方便。他就牵头募资,想改变路况;但要把35公分左右的泥路,要改造成1米左右的石板大路,谈何容易?既关系到村民个人“吃饭田”问题,又因造石板路(路基砌石、石板)造价比较大,其艰难可想而知。然而,通过几年“水点石穿”、“积腋成裘”精神,硬是造成了一条1219米的大石板路。
马山|每个老绍兴越城人的回忆里,都有一条石板路!
文章插图

据村民说,此石板大路由三段组成,第一段路,由单家溇西沟南5米开始,至草庵渡头,中间有二个90度直角弯,共长477米;第二段路,由南岸王子青北屋角,至西畈桥东大路相连,计长455米;第三段路,由张柏林屋东边河埠,至檀渎土地庙河埠,计长287米。此石板大路造好后,北通“马山市”,南通“皋埠市”,村民最也不怕下雨天“出市”,去南北镇街行走了。这是何等的毅力和善举,真是功德无量。
马山|每个老绍兴越城人的回忆里,都有一条石板路!
文章插图

石板道路忆乡愁
据陶尚达老人回忆,如以陶家埭村为中心,延伸到马山各地的石板道路众多,他列举了以下十条: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