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中华门上有一块匾,用了数百年,摘下之后,发现背后藏有3个字

如今人们去北京游玩,必定会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天安门广场,如今的天安门广场和古时候的已经大不相同,现在的广场是1952年扩建而来。在明朝至民国,曾经最瞩目的“国门”也并不是天安门,而是在天安门至正阳门之间的一座单檐歇山顶砖石结构建筑,它还有个霸气的名字,叫做“中华门”。【 天安门广场|中华门上有一块匾,用了数百年,摘下之后,发现背后藏有3个字


天安门广场|中华门上有一块匾,用了数百年,摘下之后,发现背后藏有3个字
文章插图

中华门是故宫皇城的正南门,古时建筑多坐北朝南,以南为尊,南门就成了当时的正门。1417年,也就是明朝永乐年间,这座国门正式建成,当时不叫中华门,而是叫“大明门”。明朝大学士解缙还曾为大明门题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后来明朝被推翻,1644年,李自成进驻北京后,曾下令四月初一将大明门改名为“大顺门”,但门还没改好,他就被清军攻下了。清兵入关后看到国门顶着前朝的名字,自然也得将其修改,于是大明门正式改为“大清门”。


天安门广场|中华门上有一块匾,用了数百年,摘下之后,发现背后藏有3个字
文章插图

大清门具有重要地位,它的中门平日里是不会轻易开启的,只有遇上太上皇、皇太后以及帝后出行,才会打开让其通过。而且在皇帝大婚时,也只有皇后的轿子能从大清门通过,其余妃嫔都只能走后门神武门入宫。明朝时的规制和清朝也差不太多,在门外还设有下马碑,文官武官皆步行入门。据《大清会典》记载:“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可见其庄严厚重的建筑风格。


天安门广场|中华门上有一块匾,用了数百年,摘下之后,发现背后藏有3个字
文章插图

大清门的名字一直沿用到20世纪清朝灭亡,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门即被改为中华门。当时的匾额是石头做成,刻的字是青金石雕琢而成。当时的人们本想将这块匾额取下后,在反面刻上“中华门”三个大字就好,省时省力,还不用专门再去造匾,但人们将匾额取下翻过来后,却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原来大清门匾额的后门,端端正正刻着三个字——大明门。看来清朝皇帝和民国的人们想到一块去了,这块大清匾额很显然,也是将原来的大明匾额翻过来雕刻的,真是贯彻了物尽其用、能不浪费就不浪费的宗旨。


天安门广场|中华门上有一块匾,用了数百年,摘下之后,发现背后藏有3个字
文章插图

没办法,工匠们只能临时赶制了一块木质匾额,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三字。后来才改为石质烫金字,并且由挂匾额换成了镶嵌其中。至于那块“前大清,后大明”的见证两朝历史的匾额,先由文化事务管理局保存,如今已经移交首都博物馆,当作文物妥善保管了起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