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1400多户、超70亿元,这个小寨不简单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慢直播画秀美风景,沉浸体验芦笙、游方、苗绣、长桌宴四大特色非遗资源,近日,人民网抖音“画苗寨、看苗寨”慢直播活动吸引众多网友,一起“云游”千户苗寨,感受清凉之旅、乐享文艺盛宴。
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秀美的自然风光、特色的民族文化,已成为当地闪亮的名片,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据教育部新农科民族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扎根平台项目组《西江苗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自2008年旅游开发以来,千户苗寨旅游综合收入从200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4.5亿元。
十多年间,这个贫困乡村有了很大改变,对于仅有1400多户,6000多人的千户苗寨来说,是如何做到的?
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益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千户苗寨创新特色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案例。
“动”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兴则乡村兴
苗寨|1400多户、超70亿元,这个小寨不简单】文化兴则乡村兴。从吊脚楼古建筑群等物质文化遗产,到芦笙、苗绣等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户苗寨被誉为“汇集苗族文化遗产”的宝库。丰富的民族文化,不仅是千户苗寨发展文旅产业的魅力之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从2009年到2017年,千户苗寨推出28个文化展示点,涵盖飞歌演唱、苗绣展示、银饰锻造、芦笙演奏等项目。近年来,千户苗寨还通过邀请学者、艺术家等专家团队考察调研,不断挖掘新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千户苗寨持续挖掘苗族传统文化,推出各种文化活动,如游方之旅、祈福仪式、打糍粑表演、蜡染体验等,备受游客喜爱。
在推进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千户苗寨的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发展式保护、参与式保护和共享式保护等特点。西江千户苗寨研究院院长、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李天翼说:“现在,谁要是会唱苗歌、会吹芦笙,谁就在旅游发展中比别人多一份竞争力。产业发展了,村民更愿意留在寨子里积极主动学习、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了。”
对内动态保护,对外实现品牌推广和交流。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千户苗寨的文化遗产保护就有迹可循,在政府不断地规划和政策支持下,苗族文化进一步向外传播,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在逐渐扩大。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千户苗寨用旅游带动一地经济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既有保护又有创新,与村民生活联系紧密。
“活”用民族文化资源 打通文旅“经”脉
千户苗寨曾经交通不便,生产生活资源匮乏,文化富饶而经济贫困。如何活用并用好文化资源,是打通文旅“经”脉的重要环节。
2008年以来,千户苗寨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构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推广“乡村旅游 ”产业扶贫模式,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增长。西江旅游公司总经理杨通权说:“挖掘具有苗寨文化的产业,引导和带动景区商业有序经营。设置苗族文化准入制度,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均要有一定比例的苗族文化元素,将资源转变为资本。”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