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让“江南文化”擦亮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一只只特色的水乡木船、一栋栋古朴的苏式建筑……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的大街小巷随处飘荡着传统文化“无言的歌谣” 。 横泾街道着力打造的东林渡诗酒田园文化馆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地标” 。
一件件旧木制品、一个个手工木制品工坊里 , 做工的敲击声、摩擦声叮叮作响 , 这不仅是横泾打造的一排排古典优雅的建筑 , 更是当地老百姓心中憧憬向往的“江南文化” , 也是难以忘怀的乡愁 。
作为一个有着原生态农田和完整农文旅产业规划的街道 , 用“横泾经验”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 让“江南文化”擦亮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
——————————
让能工巧匠“火”起来
横泾街道拥有大量热衷并执著追求传统的水乡木船制作技艺的手工艺人 。 其中 , 江苏省水乡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苏明就是地道的横泾人 。 他所创办的船厂在2009年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旅游文化兴起给水乡木船带来了勃勃生机 , 昔日的小船又发挥了其悠闲、诗情画意、映衬小桥流水的独特魅力 。 横泾街道立足本土特色文化 , 寻访昔日木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 向他们了解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 , 多位工匠申请了苏州市时代工匠、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荣誉称号 , 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也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争创全国文明村的同时 , 横泾街道结合东林渡特色农文旅项目 , 做精做细泾舟青少年实践基地 , 设计独具特色的童乐农趣教育路线和活动 。 在欢声笑语中 , 传统的老手艺也开始走入更多人内心 。
在横泾街道 , 集聚了一批能工巧匠 , 他们对传统古建筑做功技巧深入研究 。 比如 , 朱雪明就是一位从业30余年的古建筑高级营造师 , 他致力于寻访全国各地的古建筑 , 如今修复、关注各类古建筑100余栋 。
横泾街道详细了解这些能工巧匠的实际情况 , 为他们申请相关奖项 。 最终 , 一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姑苏晚报、苏州世界遗产与古建筑保护研究会共同颁发的“苏州古建筑营造修复特别荣誉奖” , 让当地的手工匠人们特别有成就感 。
【乡村|让“江南文化”擦亮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依托乡村振兴战略 , 横泾街道鼓励相关能工巧匠顺势而为 。 同程苏州湾乡旅度假区应运而生 , 在深度挖掘横泾传统文化的同时 , 街道也在推动横泾烧酒、水乡木船等传统技艺向品牌化发展 。
提升农村“颜值”助推农文旅融合
从外到内 , 保持路面干净整洁 , 村民院子清洁有序;从上到下 , 保持电线整齐有序 , 河道畅通清澈;从粗到细 , 保持房前屋后美丽亮眼 , 卫生死角彻底消灭……横泾街道的老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乡村圆舞曲”之美 。 这些年来 , 街道多举措并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用村庄“颜值”的持续提升来助推区域农旅融合发展 。 整治实践中 , 街道各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 采取“1+N”工作模式 , 即村书记加N名担任片长的网格书记 , 从支部书记分片区带头干 , 到党员、村民跟着干 , 形成党群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