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在驴背上的村庄”——王金庄( 二 )


这里 , 古老、质朴、广阔、宁静 。 它仿佛停滞了时间 , 独处一隅 , 远离尘嚣 , 好似是梦里的地方 。

由于山区环境限制 , 全村几乎家家都养着驴 , 驴是他们主要的劳动力和交通工具 , 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它们为“小黑” 。 田间地头 , 村边小道 , 随处可见毛驴的身影 。 也有说法说这是一个“驮在驴背上的村庄” 。

妇女出工回家坐在毛驴上 魏东 摄
日出日落时分 , 一队队出门农作的人们牵着或是骑着驴 , 通往农田的山道上 。 毛驴驮着货物 , 走在石街上 , 重重地发出清脆的声音 , 伴着鸡犬交鸣 , 合奏出特有的乡曲 。 王金庄的人 , 都善骑驴 , 在驴背上还要喊号子 , 就像山西人喊山歌 , 陕北人唱信天游 。

王金庄街头 驴背上的老人 魏东 摄
村人都特别地爱护毛驴 , 非常友好地对待它们 。 让驴在山边吃草 , 山草味鲜 , 营养丰富;残渣剩饭 , 总是攒着留给驴吃;重活干罢 , 绝不随即饮冷水 , 以防“炸胃”;夏秋两季 , 驴耳上常缚些蓬蒿 , 来避蚊虫叮咬;每逢年过节 , 都要给毛驴放个假;为了保佑毛驴健康 , 又供了三只眼的马王爷做圈神 。


傍晚收工的人们从这条台阶小路上陆续回家 魏东 摄


王金庄梯田掠影 魏东 摄
这世间有一种梯田 , 是用一种愚公移山精神完成的奇迹 , 它就是涉县的“石头梯田” 。 石堰梯田随山势绵延 , 一望无际 , 与石山相呼应 , 构成了规模宏大又独具特色的梯田景观 , 是中国农业的旱作农耕梯田的代表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的旱作梯田系统 。

王金庄梯田掠影 魏东 摄
从山脚排到山顶 , 全是靠镐头、铁锨和大锤修成的大堰 , 凭着村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 , 长年累月的奋战 , 硬是造出了这样一项人间奇迹!

村民在处理玉米 鱼乐人生yyl 摄

老奶奶在用簸箕簸花椒 重力枪 摄

村民在采摘花椒 重力枪 摄
涉县梯田农林作物丰富 , 谷子、玉米、花椒等播种其间 , 春华秋实的景象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 每年的深秋时节 , 家家户户的房顶上俨然一幅幅秋的图画 。 “晒秋”是太行人家秋收后的主要活动 , 金黄的“画布”铺满村庄 , 太行人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 。

“丰收的屋顶” 鱼乐人生yyl 摄
倔强、善良、勤劳朴实的民俗民风滋养着这片土地 , 世世代代的村民在这里演绎着一部部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 。
来源:邯郸文旅
编辑:张圆
编审:江浩男 张守桢 张会珍
【|“驮在驴背上的村庄”——王金庄】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