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皇身份名扬中外,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地,山西省文水则天庙

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始建于唐,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屡有修葺,基本奠定了现有规模。现存建筑则天圣母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清所建。则天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女皇身份名扬中外,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地,山西省文水则天庙
文章插图
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为:山门下部为砖券拱门、上部为乐楼,圣母殿位居院内正北面,左右东西厢房、钟鼓楼对称。寺庙规模较小,布局严谨。以女皇身份名扬中外,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地,山西省文水则天庙
文章插图
圣母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明间设板门,次间置直棂窗,柱头卷刹明显,檐柱均砌入壁内。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里转双抄,耍头直承乳栿。殿内后槽二金柱,巧妙地安置在神龛两侧,使殿内空间宽敞。以女皇身份名扬中外,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地,山西省文水则天庙
文章插图
梁架结构简明,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三柱,乳栿后尾垫柁墩置于四椽栿上,四椽栿上置鸳鸯交首栱与金槫、平梁交构,平梁上置侏儒柱、驼峰、叉手、丁华抹颏栱共承脊槫。殿内神龛装饰彩绘富丽,内奉则天圣母像。大殿板门上部有''金皇统五年''重建题记。大殿内梁架、斗栱、门窗、门墩等均属金代原制。庙内碑廊现存明、清碑刻10余通。以女皇身份名扬中外,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地,山西省文水则天庙
文章插图
武则天庙的始建在唐天宝七年( 747)之前,清朝初年,被改名为''水母庙''。为何改名?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宋代以后至明清统治者对武则天谩骂最甚,斥为''牡鸡司晨'',故官方把她的庙改掉以示贬责与除灭;其二,武则天与水有关。南徐村东南有条小河称为泌水,是从武氏深井自流而成,千百年来浇灌农田数百顷,造福一方。因此,人们把这一井泉称为神福泉 ,认为是则天圣母赐给家乡的福水 ,所以改武则天庙为水母庙 ,或称'' 则天水母庙''。到宣统元年,才恢复了''则天皇后庙''的名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