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湘潭,红绿风景溢芳华( 二 )


这10年 , 国企改革走向深水区 。 老工业基地经历了产业转型的阵痛 , 开始向“1+4”(智能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医药)新兴产业迈进 。
改革 , 转型 , 再出发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10年间 , 老工业基地涅槃重生 。 湘潭市12条优势产业链稳步做强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从130亿元增至350亿元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从80亿元增至350亿元 , 新材料产业产值从390亿元增至720亿元 , 食品医药产业产值从160亿元增至800亿元 。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25.8%提升至2021年的38.3% , 成功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 。
2 这10年 , “刮骨疗毒”现碧波
——从竹埠港看湘潭生态之变
采访人员沿湘江东岸一路前行 , 来到湘潭市岳塘区竹埠港 , 这个10年前被称为“环保毒瘤”的地方 。
傍晚时分的竹埠港排污口前 , 江水清澈 , 鱼儿欢腾 。 三五成群钓友 , 一人一杆一钩 , 在江边悠闲垂钓 。 叶海其是其中一员 , 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钓鱼 , 企业关停前 , 这里水质差 , 呆上一天也难有鱼儿上钩 。 “偶尔钓上一条 , 回家做菜吃还闻得到煤油味呢!”现在 , 少了化工污染 , 湘江重见清澈水质 , 叶海其和朋友钓钓鱼 , 看看风景 , 生活恬淡自在 。
2012年以前 , 竹埠港有28家化工企业 , 年工业产值45亿元 , 创造税收1.12亿元 , 曾是湘潭经济的“肱骨大臣” 。 甘蔗没有两头甜 , 化工企业对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
湘潭市、岳塘区两级党委、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 , 坚决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 。 2014年 , 竹埠港在全省率先实现污染企业整体关停 , 为全省乃至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关停后的竹埠港 , 走上“刮骨疗毒”之路 。 目前 , 已累计处置废水17万余吨 , 完成生态覆绿300余亩 , 区域污染得到全面管控 。 “如今的竹埠港水好空气好 , 如果可以 , 我愿意世世代代住在这里 。 ”市民许亚代说 。
竹埠港之变 , 折射了湘潭10年来为守护一江碧水付出的艰辛努力 。
湘潭水系发达 , 大小河流众多 , 水库星罗棋布 。 该市全面推行河长制 , 创新全民治水模式 , 建立“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管理体系 。 在水系覆盖上 , 实行河流、湖泊、水库、渠道、山塘水系管护治理全覆盖 。 目前 , 湘潭共有各级河长8000多名 。
上善治水 , 惠泽百姓 。
“以前渠道里污水翻滚 , 好大的气味 。 经过整治后 , 水变清了 , 空气也清新了 。 ”岳塘区东坪街道的居民说 , 住在南洋渠旁 , 他们见证了南洋渠从“臭水沟”变成“清水渠”的全过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