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危机的网红“野景点” 该怎么管才能口碑不败、魅力不减?( 五 )


“仙女潭虽然不是个正式的景区,但游客很多,尤其是中午和下午,人流量集中,有时多达上百人,这就给安全监管带来很大压力 。”该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以一两名志愿者的人力,去应对数十上百人的客流高峰,难免顾此失彼,部分游客不听劝阻,就让志愿者十分为难 。管理部门也考虑过对网红“野景点”进行“限流”,缩短亲水游玩的开放时间,但未经充分论证也不敢贸然实施 。
采访人员也了解到,虽说志愿者都是当地熟悉水性的能手,但并不具备救生员专业资格 。可是,要在乡镇找到一个持有救生员证的村民,谈何容易?
“野景点”成网红,不仅能为周边地区引来人气,还能让当地居民拓宽“财路” 。但怎么让“野景点”口碑不败、魅力不减,海南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
专家学者建言:应借巧劲科学管理
海南的网红“野景点”如何既保持自然野趣,又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留住热度和人气?专家学者对此建言献策 。
“网红‘野景点’的管理,不能只靠某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应该群策群力,形成合力 。”郭强举例称,比如网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主流旅游网站、社交网络平台、自媒体等信息的梳理分析,发现辖区内有潜质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点的目的地,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时跟进关注,掌握主动权,根据游客需求做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规划 。
“政府部门可以邀请专家团队对这些已具备市场基础的‘野景点’进行深入摸底调研,针对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特色亮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开发建议和策划方案 。”王健生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对网红“野景点”进行控制性管理,同时还能将其包装成项目,纳入招商引资库,引入社会投资者对其进行开发 。通过这样的方式,政府可以花费较少的财力,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撬动社会资本,引入专业团队,对“野景点”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 。
开发“野景点”,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将它们围起来,变成一个封闭景区 。王健生认为,“野景点”的开发模式应顺应旅游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 。
“景区有多种运营模式 。比如过去观光旅游时代主流的封闭式景区化运营,运营企业营收以门票为主;还有开放式营地化运营,企业根据游客需求,提供‘点菜式’服务赚取收益 。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有具体的国家标准可参考对标,补齐短板 。但具体采取哪种运营方式更为合适,这就需要经专家组调研摸底后,提出建议和策划 。”他表示,当地的村集体可以通过以资源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共享利益分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