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态|公园之中 享受烟火成都

公园城市建设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公园之中 , 享受烟火成都
这是兴隆湖畔的普通早晨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像往常一样 , 沿着一条湖边路来到办公室 。 从这里临窗眺望 , 可以看到位于兴隆湖南岸高地上的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公园城市”理念首次被提出来的地方 。 这几年 , 刘毅见证了兴隆湖的邻水营城、兴利除害、蓄水成湖的过程 , 也亲身体验了在“公园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场景 。
“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 ,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城市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刻洞悉 , 体现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城市”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 。 在将城市布局和发展作为时代使命的宏伟实践中 , 2020年1月 , 成都再次被定位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 承担起为全球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提供新范式的时代命题 。
一湖一山
见证一座城的重塑
从兴隆湖出发 , 沿天府大道一路北行30公里到了成都市中心 , 这里发掘的隋代摩诃池遗址 , 代表着古代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和规划布局的精要 。
自2018年“公园城市”理念在兴隆湖畔被正式提出以来 , 这场跨越1500年的对话 , 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动人图景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兴隆湖的水质仅为劣V类 。 为规范兴隆湖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 成都市2016年底专门出台了《成都市兴隆湖区域生态保护条例》 。 同时 , 通过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为兴隆湖区域的治理、建设提供了科学性、系统性的实施方案 。
至2018年初 , 兴隆湖区域已展现出后来被称为“公园城市”的形态雏形 。
通过修复整理 , 现在的兴隆湖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面 , 鸟类从之前的52种、总数几千只 , 发展到现在的65种、总数超3万只 。
水清、草茂 , 兴隆湖也因此被称为天府新区的“城市绿心” 。
站在湖畔向东望去 , 龙泉山的葱郁扑面而来 。 千百年来 , 龙泉山一直是成都东侧的生态屏障、地理屏障 。 2017年4月 , 成都的城市发展跨越龙泉山 , 将这座山打造成城市绿心和“会客厅” 。 截至目前 ,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已累计实现增绿增景14万亩 , 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底的54%提升至2020年的59% 。
公园之中 , 生机盎然 。 据2020年6月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监测结果 , 公园内分布有至少500种乡土植物 , 同时还保存了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
当年李白诗中“草树云山”的锦绣风貌 , 再现成都 。
按照规划 ,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全面建成后 , 森林覆盖率将达到70.5%以上 , 成都全市人均可增加10平方米净森林;每年固碳31万吨 , 释放氧气23万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