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州|曾“三次设市、一次设区”的县,湖北之心,魅力水城沙洋县

荆门州|曾“三次设市、一次设区”的县,湖北之心,魅力水城沙洋县
文章插图
荆门州|曾“三次设市、一次设区”的县,湖北之心,魅力水城沙洋县
文章插图
汉江之滨,长湖畔。这里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在此设立,在其发展过程中建制多有变更,她曾三次设市又三次撤销,于1998年撤区设县,成为湖北省当年最年轻的县。这里是中国以及湖北省的地理几何中心而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等美誉;两汉时期这里名叫汉津口,是为汉江水运的重要港口;这里人文荟萃,她是春秋时楚国名相孙叔敖的故乡,是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黄歇的故乡。荆门州|曾“三次设市、一次设区”的县,湖北之心,魅力水城沙洋县
文章插图
商朝中期以后南迁汉水中游的商王武丁的后裔发展建立权国,国土位于楚国之南,虽不广,国力却不弱。以古权水得名,据《荆门州志》载:权城在州南一百里,权水出西蒙诸山,会曹将军港至内方山(马良山)入汉。《左传》庄公十八年(前676年):楚武王克权,后又迁权于那处(在权东南),即此。周平王三十三年(前738)楚国之国都还在丹水一带,楚武王为开疆拓土攻击权国。灭权国后,武王在其故地设权县,治于今马良镇汉江与竹皮河交汇处附近;将一个地区设为具有行政职能的县,是武王熊通的一个伟大尝试,权县成为荆楚历史上第一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后来首任县尹斗缗居反叛,武王平叛后,迁权县于那处(今拾回桥镇),迁县至那处后,成为武王扩疆拓土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荆门州|曾“三次设市、一次设区”的县,湖北之心,魅力水城沙洋县
文章插图
两江明珠、魅力水城。沙洋县地处于湖北省中部荆门市南部,曾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因唐朝尉迟恭在靠近汉津口的琼台山修建沙洋堡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处汉江滩地得名;这里东与与钟祥市、天门市隔汉江相望,西滨漳水与当阳市相邻;南隔长湖与江陵县、潜江市交界;北靠荆山之余脉与掇刀区、东宝区相连。下辖13个镇:沙洋镇、五里铺镇、十里铺镇、纪山镇、拾回桥镇、后港镇、毛李镇、官当镇、李市镇、马良镇、高阳镇、沈集镇、曾集镇;总面积2044平方千米;人口64万,其中沙洋监狱管理局3.77万,县人民政府驻沙洋镇平湖路,距离省城武汉市256公里。荆门州|曾“三次设市、一次设区”的县,湖北之心,魅力水城沙洋县
文章插图
这里历史悠久,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栖息。县域夏朝属荆州。公元前十二世纪,商朝封武丁后裔于汉水西岸建立权国,以古权水(竹陂河)得名,其都权城在今马良镇。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封其弟季载于冉建立冉国(冉阝国),地域在今拾回桥镇境内;当时县域东北属权国、西部为国。春秋时楚武王灭权国,在其故地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政权权县。战国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设南郡,西汉在荆门西境设编县,县境属南郡。新莽时编县升为南顺郡,县境随属。三国随编县属东吴荆州南郡,西晋沿吴制。永和八年(352)编县改设武宁郡,隆安五年(401)在编县旧城设长林县。南朝梁大定三年(557)编县并入长林县,于长林县内方山(今马良镇)设基州;后长林县析置丰乡县、绿麻县,原有绿麻山(桃李山)得名,内方山为基州、章山郡治。隋开皇十一年(591)长林县并入长宁县,十八年(598)更名长林县;大业元年(605)绿麻县更名章山县,隋末并入长林县,唐武德四年(621)恢复章山县;贞观八年(634)尉迟恭任荆州总管,在汉津口旁的琼台山修建城堡,取名沙洋堡,沙洋之名始此;同年废章山县入长林县,沙洋属长林县。贞观二十一年(647)移长林县治于藻湖西岸(今后港),沙洋仍设长林镇;贞元二十一年(805)长林县改设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唐末荆门县并入长林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