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千面”梵净山|草地·神州风物( 四 )


黔金丝猴拥有引人注目的“蓝色脸庞” , 被动物学家称为“世界独生子” 。 1988年 , 中美相关机构联合进行了一次黔金丝猴种群数量调查和行为学研究 , 到1992年发布了一批数据 , 当时黔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不超过750只 。 贵州林业部门2021年开展过调查 , 相关数据目前还未正式发布 。
梵净山是“动物王国” , 也是“植物宝库” 。 春夏相交时节 , 梵净山的鸽子花竞相盛开 , 远观之 , 好比成群的蝴蝶有组织地翩翩起舞;近观之 , 好比整齐列队的鸽子 , 微风拂过 , 摇头晃脑 。 鸽子花是当地人的称呼 , 实际上这是珍稀植物珙桐开出的花朵 。 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 , 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 。
贵州省|“千面”梵净山|草地·神州风物
文章图片

4月21日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杨文斌摄
“武陵之源”崇尚共生
自北宋以降 , 梵净山与宗教文化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 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佛教兴盛的基底 , 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 , “梵净山”也因此而得名 。 梵净山在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 , 明代以后称“梵净山” , “梵净”乃“佛教净界” 。
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 , 遍及周围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 , 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 , 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 , 佛教文化为苍翠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
贵州省|“千面”梵净山|草地·神州风物
文章图片

4月19日拍摄的贵州梵净山寺庙夜景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杨文斌摄
无论是周边县城乡镇曾修建的宗教文化场所 , 还是梵净山崇山峻岭上建造的寺院、庙宇、石碑 , 都承载着宗教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兴盛和发展 。 而这背后 , 更多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追求 ,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 和谐共生 。
今天的梵净山 , 生活在山里山外的人们 , 共同维护着“武陵之源” 。 为加强生态保护 , 近年来梵净山周边乡镇生态护林员有序“输进” , 成为珍稀动植物的“守护者” , 同时将一些不利于保护区生态建设的开采开发项目全部退出 , 让这片梵天净土更为世人所瞩目 。
贵州省|“千面”梵净山|草地·神州风物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