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水青山入画来——吕梁市林业建设高质量发展纪实( 三 )


“两山转化”促发展
绿色生态富乡村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 , 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 种下绿色 , 也孕育着发展机遇 。 2010年 , 任彦祥从省城回到石楼县 , 走上了植树造林的创业路 。 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的她 , 几年下来靠着摸索学习到了很多林业方面的知识 , 对生态发展和植树造林有了新的认知 。 2016年 , 随着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迅速发展 , 任彦祥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 只身一人前往辛关镇高家山村 , 创办了辛关镇第一个造林专业合作社——石楼县丰达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合作社在任彦祥的带领下一边增绿一边增收 ,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5年来共实施退耕还林近万亩 , 解决村里50多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 仅合作社的社员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多元 。 合作社社员也从原来的20人扩大到现在的38人 , 其中34人为贫困户 。 贫困户李季倩家里有40亩地 , 过去一直是靠天吃饭 , 自从加入合作社一年平均能挣三四万 。
初夏来临 , 万物蓬勃 , 在岚县界河口镇东口子村沙棘培育基地 , 合作社社员正抢抓有利时机 , 忙着补植补造、修剪维护沙棘苗木 。 村党支部书记郑二小告诉采访人员:“沙棘苗不仅有防风固沙、荒原增绿的生态效益 , 而且它全身都是宝 , 果可制沙棘油、饮料 , 叶可做茶 , 枝可制板材 , 村民可谓是吃上了生态饭 。 ”生态饭不能只有造林 , 县里推广大果沙棘 , 郑二小第一时间引进种植 。 林业资产收益试点、沙棘后续产业等绿色工程也一个不落 。 在村里建沙棘冷库 , 引进沙棘制品公司 , 形成一条集“种植—管护—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 “这一项可实现产值1.5亿元 , 解决周边村200多人就业 , 带动460余人稳定增收 , 让社员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挣 。 ”郑二小细数着产业链的好处 。 2021年 , 他牵头成立的合作社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绿了山头 , 富了村民 , 实现了一个战场打赢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场战役 。
青山如黛生态底色绿 , 秀美山川发展活力足 。 截至2020年底 , 全市已建成经济林549万亩 , 其中红枣林157.9万亩、核桃林302.4万亩、仁用杏9.2万亩 , 发展以沙棘、文冠果、连翘、花椒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80万亩 。 针对红枣、核桃品种退化、农民增收减少的实际 , 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150万亩(连续三年每年实施省级任务50万亩 , 每亩投资200元 , 主要用于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 。 大力实施特色林产品增收项目 , 挖掘生态潜力 , 培育现代功能性林产品 , 一批林菌、林药、林禽、林蜂产业迅速兴起 。 “吕梁红枣”“吕梁核桃”“吕梁沙棘”等区域公共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