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非遗成广东文旅蝶变新契机( 三 )


谈到文创 , 就不得不说到“广东手信” 。 自古以来 , 粤人交友重视手信礼仪 。 作为探访亲友随手携带的礼物 , “手信”成为广东人重交情守言诺的载体 。
一盒糕点 , 一罐陈酿 , 一个泥塑 , 一幅绣品……时至今日 , 饱含着能工巧匠心血和深挚人文情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在成为广东手信的“最高规格” , 传递出非一般的南国风情:
“非遗”能吃 。 以广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为例 , 传统做法是取白云山九龙泉水浸泡大米 , 磨成粉浆蒸制 。 用水、选米、磨浆、蒸制等步骤均极为讲究 , 做成的上乘沙河粉 , 应是“薄而透明、韧而爽滑”;
“非遗”能喝 。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韶关石塘堆花米酒 , 要选用本地出产的上好黏米与古井泉水酿造 。 为此 , 石塘镇至今保留有四十多口古井 , 而用本地草药配置的酒曲更是秘方所在;
“非遗”能赏 。 同为省级非遗的潮州珠绣 , 光针法就有垫针、平针、乱底、过桥、散点、喷点、吊片、吊穗等二十余种 , 其中散点、乱底、吊片、吊穗等针法更是独有 , 绝无翻版……
将非遗和广东手信结合 , 既可助力非遗走出“深闺大院” , 又让“广东手信”更富有文化气息 。
旅游规划专家、奇创旅游集团总经理马磊说 , 非遗文创开发 , 不能局限于传承手工艺、戏剧舞种、美食本身 , 而应遵循以非遗为根基 , 将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实用性结合在一起 , 既注重文化属性、同时强调创意及功能性的开发思路 。
一手牵着非遗大师、一手牵着市场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在积极助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现代科技、现代产品和现代审美 ,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目前 , “非遗新造物”年度评比已成为广东省非遗品牌活动 。 该活动通过开展对话交流、评比互动 , 激发传统手艺人的积极性 , 帮助和带动传统工艺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 , 从而促进形成富有民族特色、且能走向国内外市场的系列产品和品牌 。
技艺|非遗成广东文旅蝶变新契机
文章图片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