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音频】粤讲粤有古丨“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的“六脉”在哪里?( 二 )


历史|【音频】粤讲粤有古丨“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的“六脉”在哪里?
文章图片

到了南宋末年 , 南濠水不再直接南流出珠江 , 而是汇入玉带濠 。 古西澳已完全淤塞成陆 , 成为六脉渠出海的总出口 。 根据《广东通志》记载 , “六脉通而城中无水患 , 盖城渠之水达于闸 , 闸之水达于濠 , 濠之水入于海 , 此城内水利所由通也” 。
历史|【音频】粤讲粤有古丨“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的“六脉”在哪里?
文章图片

明成化年间(1472年前后) , 官府开展疏浚濠渠工程 。 当时 , 广州已有东濠、西濠和南濠 。 东濠涌在广州的河涌史上 , 是最年轻的 。 它北起麓湖 , 南衔珠江 , 全长4.51公里 , 流经下塘西、小北路 。 明代 , 广州把宋代东、中、西三城的格局 , 打通合并为一城 , 东城墙就在今越秀北路 。 越秀北路与小北路交界处 , 是小北门 。 明成化年间 , 总督韩雍主持利用那条小溪开凿东濠 , 在小北把文溪水引入濠中 , 作为护城河 。 从此 , 广州就有了一条东濠涌 。
历史|【音频】粤讲粤有古丨“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的“六脉”在哪里?
文章图片

明代初尚未筑外城 , 东濠只是从小北至清水濠 , 与玉带河连通 。 后来筑了外城 , 也只是到万福路即止 。 据了解 , 当时东濠涌水运发达 , 乡民们会通过水路 , 把鱼、蔬菜、水果等食材 , 运到城门附近售卖 , 久而久之 , 就形成了一个个市集 , 它也成为了广州重要的交通航道及城内的主要排水渠道 。
当时大沙头还没有完全形成陆地 , 著名的羊城三石(海印、海珠、浮丘)之一的海印石 , 就位于东濠涌下游东侧 。 根据《广东通志》描述 , 海印石“兀立风涛之颠 , 自成一岛” 。 明万历年间 , 石上有海印阁 , 清嘉庆时改建为京观楼 。
如今西濠、南濠已经踪迹难寻 , 但东濠涌全流域经过先后两期的综合治理 , 目前已实现全流域水体循环和生态恢复 , 水质明显提升 , 非汛期普遍达到Ⅴ类水标准 , 部分断面水质甚至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 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红尾水鸲也前来东濠涌栖息 。
如在东濠涌边散步 , 可见鸟语花香、如诗如画 , 带状公园、叠水瀑布、亲水平台、滨水步道、观景长廊等沿涌分布 , 大家有空不妨沿着东濠涌绿游线路 , 穿越千年 , 感受广州历史 。 (部分资料参考叶曙明《广州传》)
【历史|【音频】粤讲粤有古丨“六脉皆通海,青山入半城”的“六脉”在哪里?】编辑:邓豪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