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青海“十三五”百万人从事文旅产业 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乡村|青海“十三五”百万人从事文旅产业 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文章插图

图为杨逢春出席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 陈奇峰 摄
中新网青海尖扎9月28日电 (采访人员 胡贵龙 张添福)父母双双残疾、下雨房子漏水、一家五口蜷缩在一张大炕上、挖个坑就是卫生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藏族汉子下吾端智曾给中新网采访人员“诉苦”,“那时候,家庭人均年收入仅仅几百元。这话说给别人听,人家都不信!”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怎么办?山上问题,山下解决。
2016年9月,尖扎县开始将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7个乡镇30个村的农牧户251户946人,易地扶贫搬迁至地理位置优越的黄河岸边的德吉(藏语:意为幸福)村。
乡村|青海“十三五”百万人从事文旅产业 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文章插图
图为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现场。 张添福 摄2017年11月,下吾端智和村民们陆续搬迁入住,2018年,德吉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乡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获“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
28日,在尖扎县召开的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上,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表示,尖扎县德吉村通过易地搬迁,依托黄河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让全村群众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乡村|青海“十三五”百万人从事文旅产业 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文章插图
图为德吉村一角。 陈奇峰 摄尖扎县委副书记、县长陆宁介绍,如今,该县初步形成了产业、旅游、生态相融合的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具有尖扎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乡村旅游接待点56个(四星级接待点20个),从业人员达835人。2020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2亿元。
乡村|青海“十三五”百万人从事文旅产业 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杨逢春表示,本次现场会的另外几个观摩点,如化隆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依托“杏花”资源,主打“城市+乡村+景区”组合牌,让民众通过乡村旅游增收致富;化隆县黄河绿洲生态园以拉面特色小镇产业文化、群科特色美食文化等为抓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乡村旅游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坚定不移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杨逢春介绍,“十三五”以来,全省直接或间接从事文旅产业人员达到106万人,15.6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是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且示范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规范化管理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培育形成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