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甪直古镇:水乡,巨匠,还有酱萝卜( 二 )


暂别来自校园的朗朗读书声 , 古镇烟雨如画的风景与河边饭家的酒旗为这里的平静生活增添了一份春水碧于天的诗意 , 也让镇民们柴米油盐的日子变得不那么沉闷 。
以萝卜为主材的“甪直酱菜”是由清道光年间的开办的“张源丰酱园”所创造 , 至今已接近190年的历史 。 当年“张源丰”有一批萝卜滞留在仓库 , 为了不浪费食材 , 酱菜制作师傅们决定将萝卜套腌在甜面酱之中 。 半年后 , 师傅们从酱菜缸中将色泽透明的萝卜取出试吃 , 发现它咸中带有清甜 , 酥脆相宜 , 口感香醇 。 于是它成为了方圆百里民户的佐餐佳品 。
传统|甪直古镇:水乡,巨匠,还有酱萝卜
文章图片

酱菜店
现今古镇将甪直酱萝卜作为地道美食传播 , 从选料开始严格筛选 , 只挑选光滑匀直的鲜萝卜 。 萝卜洗净后上盐加压 , 然后冲洗洁净 , 用酱黄糕和成胚萝卜隔层腌制 , 再用二级甜酱蜜封闭 , 日晒夜露半年左右 。 最后取出清洗暴晒 , 干后加香料伏缸 , 一周后即可食用 。 来到甪直带一袋酱菜回家 , 仿佛打包了江南人的智慧与才干 。
传统|甪直古镇:水乡,巨匠,还有酱萝卜
文章图片

传统|甪直古镇:水乡,巨匠,还有酱萝卜
文章图片

酱萝卜
古镇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吴东水乡妇女的服饰 。 这类服饰以甪直为中心 , 覆盖周边车坊、斜塘、胜浦等3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 。 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稻作农业经济初期 , 妇女在农田里劳作时 , 经常受到水生动植物的侵害与风吹雨淋 。 为了保护身体和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 , 她们开始将乌黑的头发梳起 , 盘成髻髻头 , 头上包扎双色相间棱角分明的三角头巾 , 身穿大襟纽攀拼接衫 , 系襡腰、襡裙 , 裹卷膀 , 穿船形布底绣花鞋 。 她们在行走、劳作、舞蹈翩跹间给人热情爽朗、飘逸洒脱的观感 。 因此甪直的妇女服饰也被称为“苏州水乡的服饰典范” 。
传统|甪直古镇:水乡,巨匠,还有酱萝卜
文章图片

传统服饰墙绘
现今古镇女性早已不需要再穿这样的服饰下田农作 , 不过她们也不愿忘怀传承已久的技艺 。 不少商铺保留了甪直拼接拆卸技艺 , 以传统的江南蓝布为底布 , 加上拼接、滚边、纽绊、带饰和绣花等工艺做成一只只可爱的挂饰与箱包 。 当它们挂在店铺檐下随风飘荡时 , 仿佛光景如昨 。
传统|甪直古镇:水乡,巨匠,还有酱萝卜
文章图片

传统布艺再创作
店家同我说甪直还有一处宝藏 , 是保留在保圣寺古物馆内的“罗汉塑壁“ 。 1918年 , 保圣寺的大殿摇摇欲坠 , 顾颉刚到甪直访友 , 发现藏在危殆寺庙中的半堂罗汉雕塑有唐代遗风 。 唐时 , 杨惠之弃画为壁 , 终成天下泥塑的高手 , 时人称:“道子画 , 惠子塑 , 夺得僧繇神笔路” 。 一块泥巴 , 通过捶、打、摔、揉、捏等手法 , 将干稻草和到澄好的泥浆中 , 加入筛好的细纱 , 再进行“立骨” , 搭构泥塑骨架 , 完善各部位的型体塑造 , 所有的细节都不能放过 , 就变成了泥塑作品 。 杨惠之以传统的“影塑”与“浮塑”技法 , 首创了“塑壁”的雕塑形式 。 甪直罗汉塑壁的发现引起了当时文化圈的震动 , 在保圣寺彻底坍塌前 , 九尊罗汉被拆下保护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