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二 )


文章插图
董燧是流坑董氏的第22代,官至刑部郎中,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理学,被当时的吏部尚书誉为“理学名家”。流坑村中巷里挂着“理学名家”木匾的宅院,便是董燧的家。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文章插图
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文章插图
二董燧在61岁的时候,辞官回到村里,他要实现一个惊人的宏大梦想。?把家乡流坑由一个小乡村建成一个城市之所以有雄心做这样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在他心中,有一个为家族彰显荣耀的强烈欲望。 今天我们看到的流坑村是这样一幅景象,村子三面环山,赣江的分支乌江沿东北方向环抱村子。最巧妙的是,村子的西南面有一个人工湖,龙湖。乌江和龙湖就像护城河一样,把流坑环抱其中。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文章插图
让这个村子既不怕干旱,也不怕洪涝。既利于居住,有利于农耕。 开凿龙湖,就是董燧对流坑村实施改造的第一步。董燧回到流坑之后,便向族人宣布了自己的设想,眼界宽阔加上口才极好的董燧,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文章插图
这个庞大的改造计划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然而常年在外做官的董氏子孙,不仅给流坑带来新思想,而且在明朝嘉靖年间给家族积累了足够的财富,所以,热情的族人纷纷捐款。有了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董燧设想已久的各项改造陆续开展。据史料记载,董燧当年在重新规划流坑村的时候,请了一个高人指点。他就是董燧鄂好朋友曾经负责北京城区建设的兵部尚书,聂豹。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文章插图
是的你没看错,董燧为了实现他的改造梦想,请了当时京城的城市规划师。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文章插图
在聂豹的指导下,流坑村改造成七条东西走向的横巷,与一条南北向的竖巷相连,让整个村子形成了“七横一纵”的梳子形状。每条巷的巷口都直接对着乌江的河岸。并且都建有一个码头。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文章插图
在古中国,码头数量代表着城市的规模,7个码头,那是在大城市才会出现的数量。这些码头既给流坑村来到了交通便利,又能使河风顺畅地进入村中,从而调节村子的温度。生活在太平年代的董燧,在规划中竟然考虑到战乱时的自我保护在每条巷子的首尾,都设计一个碉堡一样的城楼——?“望楼”。邢玉堂|四百年前董仲舒后代设计一地下排水系统,用动物去污,至今仍存活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