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营杠|128年历史的杨营扛箱会

您听说过“杨营杠箱”吗?在非遗文化灿烂天津市武清区 , 有一村落名为“杨营村” , 这里是区级非遗“杨营杠箱”的起源地 , 有关它的起始 , 甚至要追溯到光绪年间……
“杨营杠箱” , 顾名思义 , 主要是利用表演者身上背着的箱子来完成一系列难度动作 。 该项表演难度高 , 需要演员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 , 演出时 , 演员需神情并茂 , 且配合得当 , 方能为观众展现一场精彩演绎 。
杨营杠箱会属于“皇会” , 又称“花子会” 。 在清光绪年间传入杨营村 , 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 当时 , 村里有位名叫李荣先的老艺人 , 在邻镇的梁各庄学到了“杠箱会”的表演艺术 , 回村不久 , 李先生将这门表演艺术传授给家人、朋友 , 后来杨营村的一些年轻人也加入到杠箱会的表演中 。
随着表演水平的不断提高 , 杨营杠箱会在京津冀一带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 上世纪七十年代 , 传承多年的民间花会受到冲击 , 杠箱会一直未能开展对外交流表演 。 改革开放以来 , 在镇村两级政府的扶持下 , 杠箱会又重新添置了服装、道具、乐器 , 每天开展正规的排练活动 。 时至今日 , 他们可以随时外出进行交流、表演、展示、宣传弘扬传统文化 。
杨营杠箱会演绎的故事是宋朝李妃上香出行途中 , 押运宝物随行众人一路跟随行进的情景:下雨后出行 , 道路湿滑 , 车马难行 , 只能利用杠箱 , 人抬肩扛金银财物 。 传统动作技艺精湛 , 一行人路上吹吹打打 , 行进动作有:肩扛杠、前胸顶杠、肚子顶杠、喉咙顶杠、后背顶杠、腰抬、以及换肩、翻转、头顶杠子、倒立揣杠加前滚翻加鲤鱼打挺、喝烧酒、蝎子爬、后滚翻、俯卧、别腿走、拿大顶、卧鱼儿、别杠蝎子爬、割韭菜、对顶杠、粘扛、剪子股、拽杠子、蛤蟆跳等 。 每组杠箱演员都分别掌握自己的拿手绝技 , 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
【杨营杠|128年历史的杨营扛箱会】来源:武清文旅平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