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同样是先人长眠之地,“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真够讲究的

同样是先人长眠之地,“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真够讲究的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自周公制定周礼以来,婚丧嫁娶等各项活动都有了明确的礼仪安排。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所在阶级的礼仪生活。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不同阶级的葬仪称呼。衣冠冢|同样是先人长眠之地,“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真够讲究的
文章插图
古人很避讳死这件事,因此即使的葬仪也不会直接说死,而是按照该人所在阶级的不同,用不同的替代词来替代。按照《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同样的,这几种不同阶级的死亡代称,也对应了不同阶级对于埋葬地点的称呼。《汉书·五帝纪》中曾记载,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天子驾崩的“崩”字本来就有山体倒塌的含义。也就是说,帝王之死犹如天崩地裂一般。而皇帝的陵墓自然也要像山陵一般,才能凸显他的地位。《说文》中对于陵的解释就是大山级别的坟墓,比如秦始皇陵,据说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衣冠冢|同样是先人长眠之地,“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真够讲究的
文章插图
唐太宗的昭陵,直接掏空山体而建造。著名的旅游景点明十三陵也修建在十三陵水库周围的崇山峻岭之中。当然,一些远古时期的帝王因为其功德而被人纪念,所修建的庙宇也被称作陵。比如黄帝陵,炎帝陵等作为古人尊崇的场所。而像袁世凯这样被迫退位的皇帝,就没法称自己的陵墓为陵了,虽然袁家人极力想把其坟墓称为袁陵,但最终也只给了一个袁林的称号。而诸侯曰薨,这是诸侯王一级人物特有的死亡代称。唐代以后正二品的官员也可采取这一称呼。这一级别的人所在的坟墓一般被称为冢。衣冠冢|同样是先人长眠之地,“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真够讲究的
文章插图
根据《说文》介绍,冢,高坟也。也就是说,冢是一种比一半坟墓高而低于黄帝陵的建筑。三国时期曹操为了隐藏自己真实坟墓的所在,给自己修了七十二座坟墓以掩人耳目,世人便称其为“七十二冢”,这个冢字就代表了曹操薨逝时魏王的身份。此外还有一种衣冠冢,这是为王侯将相一级的官员,若是他们死时没有留下尸体,就用他们生前的衣物代替下葬。埋葬他们衣物的坟墓便称为衣冠冢。大夫曰卒,士曰不禄。这两种称呼在唐代之后就逐渐用死来代替了。而这种士大夫阶层的人死后所埋葬的地点,便被称作“墓”。衣冠冢|同样是先人长眠之地,“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真够讲究的
文章插图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古时候所谓的墓是平的,也就是说上面没有坟茔。《礼记·檀弓》里曾说——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意思就是说,下葬应该在黄昏时刻,意味着死者与太阳一同隐没,因此没有坟茔。还有一个说法是只有死的有冤屈的人才会立坟茔,表达自己的冤屈之意。据说武王灭商后,曾经命人给比干的墓添土筑坟头,以表达他的冤屈之意。而庶人死后自然就躺入坟中了。《礼记》里说,土之高者谓之坟。也就是说坟就是一个高高隆起的黄土堆。古代普通人既没有钱财,也没有能够使唤的劳动力,自然不可能给自己建造一座宏伟的坟墓,大多数时候就是黄土一埋,了此残生罢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