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书中词句的成语( 二 )


4.形容古书的成语关于古书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八索九丘】:古书名 。
【掉书袋】:掉:摆动,摇动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
【掉文袋】:掉:摆动,摇动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 。
【有关古书中词句的成语】【古香古色】: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 。古雅的色调、意趣 。
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 。
含贬义 。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
【麇骇雉伏】:形容惊怕躲藏 。麇,古书上指獐子 。
【枯竹空言】:竹:竹简 。干枯的竹简和空洞的言论 。
指毫无实用价值的古书和空泛的议论 。【三四调狙】:狙:古书里指一种猴子 。
指诈术欺人,实质不变 。【三写成乌】: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
同“三写易字” 。【三写易字】: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
【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牙签锦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 。
借指书籍 。形容书籍之精美 。
同“牙签玉轴” 。【牙签犀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 。
借指书籍 。形容书籍之精美 。
同“牙签玉轴” 。【牙签玉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 。
借指书籍 。牙,象牙;玉,美玉 。
形容书籍之精美 。【钻研故纸】:故纸:指文籍,古书 。
讽刺脱离实际,一味读古书的人 。
5.来自古代寓言和古典作品中的词句一、寓言故事的缩写,我国古代寓言很丰富,不和成语就是由寓言故事缩写或概括而成的 。
如“拨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二、历史事件的概括,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事件,后人用精练的词语加以概括,成为成语 。
如“完壁归赵”、“负荆请罪”、“卧薪偿胆”.“纸上谈兵”等 。三、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我国历史悠久,文献内籍浩繁丰富,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 。
有的则是从古书中摘引下来的原句 。如:辗转反侧、擒贼先擒王、喜出望外等 。
也有的成语是由古书中的句子节缩而成 。如:“千钧一发”、“缩自”、“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四、历代俗语的流传:一些俗语在历代群众中广泛流传后,见之于书面,形成成语 。如“张冠李戴”(明朝流传的俗语)、“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宋代口语)五.新创造的成语 。
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词组,由于广泛使用,已逐渐固定,成为新的成语 。哪:“多快好省”、“又红又专”、“推陈出新”、“按劳分配”等 。
成语的数目很多,一九五八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就收有成语三千多条,实际上当然还有许多成语没有收进去,成语实有的数目,一定比这本小词典中所收的多得多 。这些成语是怎样产生的呢?粗略地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历史事实有些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这里先举几个由历史事实而来的成语:(A)完璧归赵《史记?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候,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一块璧玉,秦国的国君昭王写信给赵王,说他愿意给赵王十五座城,换取这块璧玉,赵国比秦国弱,它明明知道秦王的话靠不住,可是又不敢公然戳穿秦王的谎言 。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到秦国去处理这件事 。他临走的时候说"如果秦国把十五座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玉给秦国,如果拿不到城,就要使璧玉丝毫无缺地归回赵国《(史记》的原文是完璧归赵 。)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玉献给秦王,可是他看到秦王并没有真给赵国十五座城的意思,于是很机智地编造理由,从秦王手中把璧玉要回来,偷偷地让随从人员送回赵国 。后来人们用"完璧归赵"这四个字,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原封不动地归还物主 。
这四个字也就成了成语 。(B)擢发难数《史记.范睢列传》记载:战国时候,秦国的宰相范睢(魏人)责问他的仇人魏国的中大夫须贾说:"你知道你的罪过有多少吗?"须贾说:"拔我一根头发记载我一件罪过,头发还不够用的 。
"(《史记》的原文是"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后来就用"擢发难数"比喻罪恶之多,数不胜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