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东山有座500年的石塔,见识一下!东山有座500年的石塔,见识一下!

有着近500年历史的东山文峰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8日,东山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对东门屿文峰塔进行整体修缮。 至今年9月初工程已竣工验收,标志着明代东山文峰塔主体修缮工程顺利完成。这是东山县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黄道周|东山有座500年的石塔,见识一下!东山有座500年的石塔,见识一下!
文章插图
一、东南拱秀文峰塔,伫立于东门屿之巅。东门屿,高耸于铜山港出洋之要冲,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山水盆景,静卧于碧海绿波之中。岛上因礁石奇异、洞泉甘醇、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海上仙山”。与厦门鼓浪屿、温州江心屿、台湾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岛上的文峰塔与东门屿一道构成了“东屿文峰”胜景。据史料记载,嘉靖元年(1522年),蔡潮移任福建右参政,作为按察系统的省级“外台”长官,肩负着督察海防,监督沿海文武官员,管理水陆官兵粮饷。他身先士卒,巡海泉漳,嘉靖五年多次巡视铜山海防。清乾隆《铜山志》记载蔡潮修建文峰塔,“作浮阁于东屿中,为铜山造福,以东木不锐故也”。原来,蔡潮是一位谙熟地理的专家,他视察了铜山城后,认为铜山地理极佳,遗憾的是东边没有高耸的山,以助地势,影响此地日后产生高位文人。为此,下决心在东门屿造塔,一来希冀铜山今后出大文人;二来希望此塔可作为航标,以引领过往商船渔舟,确保海上商渔业生产安全。黄道周|东山有座500年的石塔,见识一下!东山有座500年的石塔,见识一下!
文章插图
嘉靖五年,塔修成,名文峰。塔高五丈六尺(16.68米),座围九丈五尺(28.6米),塔顶由两个葫芦状石头叠成。从第二层起,八面均有一幅浮雕,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雕有四幅慈佛端坐浮雕,正面第二层门楣上嵌一“东屿文峰”匾额,古朴典雅。这座亦佛亦道风格的七层密檐实心石塔,镇居海门龙口,与对南面的苏峰山,形成“东南拱秀”之势,遂使东山龙气归聚,招得紫气东来,使得地灵人杰。有人认为,铜山日后出了大文人黄道周,就与此塔有关。因为文峰塔下的云山石室,就是黄道周的少年读书处。《明史黄道周》载:“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此记载真假暂且不论,单说文峰塔从此成为“铜山东方之木星”,化解了人们对海上风波的畏惧和祈盼神佛共同庇佑的心理,对指引舟楫安全航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文峰塔曾多次经受地震、强台风、暴雨袭击和自然风化。民国稿本《东山县志》载:“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文峰塔曾为台风所毁。黄道周《狱中与兄弟书》载:……闻铜山塔亦折,殊为悬心。”身在狱中的黄道周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百般无奈。上苍有眼,文峰塔虽为台风袭击,塔顶之葫芦稍微有向西南倾斜之状,但整座塔至今没有倾塌。二、保护重修历经近500年的风雨沧桑,文峰塔出现塔心掏空、塔身多处出现较大裂缝、严重倾斜,最顶端葫芦倾斜欲坠。2018年7月26日,漳州市市长刘远视察东门屿旅游及文物保护情况,得知文峰塔随时有倒塌危险的现状时,当即现场视察,指示立即修缮抢救。2019年3月8日,东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对“东山县东门屿文峰塔维修工程项目”作出批复。主要内容为:建设规模及内容:在不改变建筑主体原有形制、规格及材料工艺的情况下,对塔身二层及以上的花岗岩砌块进行拆卸修缮重装扶正,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以更好地展现文峰塔的风貌,修缮总面积430平方米。2019年9月16日公开进行招标,工期为240日历天。 由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福建田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标负责修缮。东山县有关部门根据市领导的调研精神,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程序进行设计、论证、报批,呈报工程预算,于2019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十三)破土动工。为保持文物古迹,修缮方案采用整体拆除,对每一块旧石头进行编号,然后按原样砌筑的办法。施工中,市、县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视察修缮情况。副市长吴卫红多次代表刘远市长到东门屿督促、推进、检查修缮进展情况,要求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东门屿文峰塔的历史及文化意义,在保障修旧如旧的同时,结合新时代的技术手段,优化修缮方案,进一步做好古塔历史文化研究,深度挖掘文化意蕴。据东山县博物馆馆长徐凌介绍,文峰塔全部拆解时,发现七层古塔为方整条形花岗岩横竖各一层砌成,塔内实心部分底层为大块不规则石头,依次为较小石块、碎石、三合土等材料,第七层刻有“八卦”图形的石构件和石葫芦构件均有榫卯结构固定。2020年8月4日,随着最后一个构件石葫芦顺利吊装完成,标志着明代东山文峰塔主体修缮工程顺利封顶。随后,对塔高、塔围进行测量,测出实际塔高为16.68米,塔围28.6米,与原来的记载完全符合,做到精准修旧如旧。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