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尧师伊蒲子隐居地——山西蒲县列国志( 三 )

朝山|尧师伊蒲子隐居地——山西蒲县列国志
文章插图
蒲县朝山会东岳大帝祭祀活动,自农历三月二十日之后,拉开祭祀庆典活动序幕,到三月二十九日结束,历时十天。以三月二十八日的“四醮朝山”为活动高潮。“四醮朝山”是蒲县东岳庙行宫独有的民间朝山祭祀活动。全县按东南西北分建四醮,各醮都供奉有镇醮神,三月二十八日这天,各醮要将自己所供之神送还行宫,让其归位,以享大祭。东岳行宫“四醮朝山”起自何时尚无记载可考。现有资料记载,“四醮朝山”在清顺治十四年(1567)已是“四方香客云集”。朝山|尧师伊蒲子隐居地——山西蒲县列国志
文章插图
准备朝醮献神供品十分讲究,人员挑选近乎苛刻。如磨献面,不准使用牲口,只能人工推磨,严禁女人参于操作。推磨、罗面者均由醮会纠首承担。参加磨面人员一律赤脚,挽裤腿,用黄纸封口,严禁磨面时讲话;磨道打扫干净,清水洒地,黄土垫道。三月二十日清早请神,请神时需锣鼓33面,焚香五株,将神迎至村庙正殿。凡参加朝醮人员三餐禁忌腥荤,禁忌污秽行为;禁忌亵渎语言。三月二十七为“迎菜”日,这天,12节锣鼓(每节40——70人不等)在前开道,后随神楼,三桌献菜,每桌12碗,敲锣打鼓在村中转游,路过家户,其全家老少都要在门前烧香磕头,迎接神驾。迎菜事毕,将神楼送归村庙,献菜奉献神前。朝山|尧师伊蒲子隐居地——山西蒲县列国志
文章插图
朝醮之始,先在庙前组成序列,长管喇叭在前开道,三眼炮仗示声威。一人高捧令箭引导着唢呐班、八音班组成的乐队和五彩旌旗、金瓜、铖、斧、罗伞、扇、华盖等组成的仪仗队,抬着“神楼”进入山门,直上正殿朝拜,三拜九叩之后,便挽驾殿侧。相随的威风锣鼓队(少者八班,多者几十班,每班十几人),则在东偏门入院,敲打着本醮的锣鼓点,金鼓喧天,震耳欲聋。接着进行各种表演,舞狮子、耍龙灯、打竹马,跑旱船、踩高跷、扛挠搁……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幸福、全县平安。朝山|尧师伊蒲子隐居地——山西蒲县列国志
文章插图
蒲县东岳四醮朝山,世代承袭,形成传统规约,一直延续到民国27年(1938)日本入侵蒲县后停止。抗战胜利后,四醮朝山重新起醮。民国27年(1948),蒲县解放后,四醮朝山活动停止。2011再度恢复。至今东岳庙中仍保存有当年朝山用过的“神楼”“伞盖”“朝山令箭”等祭祀文物。保留了中华民族扬善惩恶的价值观、传承了敬畏自然(神山、神树)的观念,有利于增强民众呵护自然、珍爱树木、天人合一的意识,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学、民俗学的活化石。(图片来源于网络)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