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记 | 塔什库尔干:前往红其拉甫国门的经历,和这一路的风景( 三 )


我们终于到国门了 。
背靠海拔6000米的喀拉昆仑山,红其拉甫的五星红旗鲜艳无比 。我们的汽车只能停在这里,不能再往前开了 。怀着澎湃的心情走上前,拍照的双手忍不住颤抖 。
只有站在国门的门口,才能深切感受到“国家”这两个字的沉重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感情关乎尊严,那就是对国家形象发自内心的维护和中华民族的热忱 。
这是一道庄严的门,门口是世界第二高山脉,对门是兄弟国巴基斯坦 。这里终年白雪皑皑,植物学家把此地定义为寒带 。全副武装的巡逻哨兵走在中线上,我们自觉向旁边退让 。此后一行人再也没有走到中间去,就连拍照大家都自觉靠向侧边 。在“国家”两个字面前,“个人”是如此渺小 。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红其拉甫”这四个字在塔吉克族的语言中是“血谷”的意思:古丝绸之路时期,来往的商旅为了防止自己的马匹不堪高原重负,会将这些动物的鲜血放掉一部分,以帮其缓解高海拔的压力 。所以那时候很多从此地路过的欧洲人和西亚人时常会看到“满地鲜血的痕迹”,并将他们记录进游记中 。如今回味这个故事,颇为传奇 。
“喀拉昆仑”这四个字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黑色的岩石” 。当我们穿过国门近距离观察这座山,心情正如当初得知自己脚下的路正是三万名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共同花了20年的时间修建的喀拉昆仑公路那般,空气中弥漫着壮阔,山如其名 。
事实上,对面的巴基斯坦兄弟们大概也是一样的心情 。只有一杆之隔,对面是“巴铁”的旅游大巴 。那边的游客泊车区也竖立着喀喇昆仑公路的线路图和红其拉甫山谷的导览图 。对面的人也在拍照,并和我们呼应 。
在他们的导游的带领下,那群身穿纱丽克米兹的巴基斯坦兄弟时不时会发出“中国万岁”、“中巴友谊长存”这样的高喊,还会隔着铁栅栏和我们握手 。
很想知道对面的界碑是什么样子,于是我把手机递过去,大兄弟表示十分乐意帮拍 。
另一侧界碑上的巴基斯坦国徽图案繁琐而一目了然:中间均等分布的棉花、茶叶、小麦、黄麻是巴基斯坦人民赖以生存的食粮,两侧的素馨花是巴基斯坦的国花,与上部的星星月亮、下部的文字合在一起,整体的概念是:信念、统一、戒律 。
离开红其拉甫国门的时候已经是“夜里”9点多,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侧的山坡上,牛马依然悠闲地踱步,五星红旗无处不在地飘扬 。对当地的居民来说,这是一年四季中再寻常不过的一个日子,对我们几个来说,这是一次不可复制的旅行,终生难忘 。
【新疆游记 | 塔什库尔干:前往红其拉甫国门的经历,和这一路的风景】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 。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