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去陕西旅游最好( 三 )


这里的陶俑按兵种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4种 。步兵源排列成纵队或横队 , 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势;弩兵俑作张弓待发姿势并背负箭;车兵俑手持兵器跟随在战车后面;骑兵俑站立在马旁 , 一手牵马 , 一手紧握兵器 。严格的军阶等级制度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 从陶俑的不同穿着、装束和兵器配备上可以清楚看得出来 。级别最低的士兵俑束发挽髯 , 只穿短褐 , 胸无锡甲 , 腿扎行股(裹腿) , 足登方口齐头履;级别较高的士兵束发或戴小圆帽 , 除短褐外还披短甲 , 足登短靴或方口齐头履;低级军吏源头戴单版长冠 , 身穿战袍外罩黑色长甲;高级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 , 战袍外罩彩色花边胸甲或前后摆平齐的鱼鳞甲;与众不同的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 , 冠带在颈下挽结并下垂胸前 。这种冠也叫“鹤冠” , 冠上两边本来坚插黑色的鸡尾 , 据说鹤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 , “其斗到死乃止” 。将军身穿两重战袍 , 袍外罩有形制奇特的铝甲 , 铝甲前胸呈三角形由鱼鳞甲片组成 , 双肩及前后胸有用彩带扎的花结 。位于步兵俑群间的将军涌被一群军吏俑簇拥 , 面部威严 , 络腮胡须 , 双、足分开 , 右手紧握左臂手腕 , 双手交置腹前 , 似作拄剑姿势 。另一尊原先站在战军上的将军俑额下长须 , 神态庄重 , 左手按剑 。军阶等级也从所持兵器不同看得出来 , 将军涌和高级军吏仅有佩剑 , 用作指挥与自卫;低级军吏和士兵俑则各持进攻性兵器长矛、戈等 。
二号坑--揭开古代军阵之谜
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的二号坑是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发现的` , 平面呈曲尺形 , 东西最长处96米 , 南北最宽处84米 , 深约5米 , 面积约6000平方米 。
二号坑由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组成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 , 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涌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长方阵 。四个方阵有机地组合为曲尺形阵 , 进可以攻 , 退可以守 , 严整有序 , 无懈可击 , 阵式变换灵活 , 首尾相互策应 , 既是试探性进攻的触角 , 又是突击性进攻的前锋 。它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唯一发现 , 为认识秦代军事编制和作战方法提供了难得的直观模型 。据局部试掘所知的密度估算 , 二号坑埋藏兵马俑数量约2000件 , 并会有大量青铜兵器 。与一、三号坑相比 , 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 , 其组阵之复杂 , 兵种之齐全 , 姿式之多样及保存之完整都超过一、三号坑 , 其中鞍马骑兵俑、跪姿弩兵俑是二号坑独有的 , 各式战车之齐全也是二号坑的特色 。这里的战车可分为指挥车、副车、驷乘车和一般战车四种 。指挥车装饰华丽 , 通体擦黑漆 , 绘有精美的几何形图案 , 车顶有圆形华盖 , 车内位立将军俑、御手涌和戎右俑(警卫员) , 指挥工具是悬挂在车内的钟和鼓 , 击鼓时进攻 , 敲钟时退却 。副车也有华盖和钟鼓 , 车上只有御手俑和戎右俑 , 留下将军俑的空位 , 作战时 , 副车紧跟指挥车 , 以备指挥车一旦发生不测及时递补与救护 。驷乘车上也有华盖 , 但没有钟楼 , 车上有四名陶俑 , 一为御手俑 , 一为军吏俑 , 其余两名为武士俑 , 专家认为 , 这种驷乘车供作前驱 , 行军时在前引导 , 作战时在前挑战 , 向敌方投递战书 , 然后两军正式交锋 。一般战车上有一名御手俑和两名武士俑 , 位于御手两侧的武士手持矛、戈等长兵器 , 车上还备有弓箭 。
二号坑陈列大厅建成于1994年 , 建筑气魄宏伟 , 庄严凝重 , 具有秦代风格 , 拥有展室及录像厅、贵宾接待室、监控室、茶座、休息厅、文物库等配套设施 , 是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最现代化、功能最齐全完善的遗址保护陈列大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