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是( 二 )


贵州三叠纪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的文化、科技含金量 。
3、气候的宜人性
贵州气候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
4、资源的丰富性
贵州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既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良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 。全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 。
5、民族风情的多彩性
贵州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全国56个少数民族,贵州有49个,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
6、地域分布的广泛性
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安顺、遵义、贵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黔西北、黔中、黔东北、黔西南、黔东南、黔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有大量分布,并且相对集中,构成景观集群 。全省各市、州、地、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 。
7、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物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 。
8、同纬度上的原生态性
贵州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梵净山亚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旅游奇观、民族风情于一体,是喀斯特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黔东南的民族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贵州一大民族原生态旅游景观 。
9、开发潜力的巨大性
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内陆,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未加以开发利用 。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 。例如:雷公山、月亮山、九洞天、威宁草海、乌江画廊、世界三叠纪公园、惠水涟江天生桥群和惠水燕子洞等至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这些地方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景物神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全省还有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仍处于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
10、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坡度,全省的平均坡度17.8度,15度以上的陡坡占全省总面积的59.6%;二是高度带,全省最高点2901米,最低点148米,平均海拔1110米;三是喀斯特,全省喀斯特比重为61.9%;四是河网密度,全省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00米,大大低于周边省份;五是山丘比重大,占到全省92.5%,山间平坝仅占7.5%,是全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
总之,贵州是一处藏在深闺不为人识的桃源仙境 。明朝宰相刘伯温独具慧眼,赋诗云:“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在400年前,大地理学家、洞穴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专为山水而来,为贵州山水留下了珠玑般的文字 。贵州历史并没有留下诸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的旅游文化品牌形象,但贵州以她实实在在的内涵,正被看好 。
我看也只有靠打原始这张牌了,比如说“荔波小七孔” 。
风土人情
温泉
漂流
民族风情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