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闹市区有条老街,曾是候补官员聚集地,一砖一瓦沉淀百年光景( 二 )



武汉闹市区有条老街,曾是候补官员聚集地,一砖一瓦沉淀百年光景
文章插图

走到街心,四面的建筑更加密集,有意思的是南北两侧也开始有了分叉的巷子,像树枝丫一样纵横开去。巷子很多,大概有六七条,每条都有名字,像四衙巷、江家巷、高家巷、郎家巷等等,每条巷子里再有对门建着的房屋,如此横纵分布,关联在一起,组成了热闹的市井格局。巷子和街道主干上的建筑,清一色的很矮,都是三四层的,也有一层的,不知道有没有人居住。由于建筑过于密集,生活其中,有种通透感,似乎没有隐私可言,哪怕大一声的吆喝都能听到。
武汉闹市区有条老街,曾是候补官员聚集地,一砖一瓦沉淀百年光景
文章插图

武汉闹市区有条老街,曾是候补官员聚集地,一砖一瓦沉淀百年光景
文章插图

用现在的审美来看,候补街的布局太过紧凑,生活其实多有不便,但在过去,那里可是非常黄金的地段,居住其中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这就要谈到候补街和武昌城的历史了。说清朝时期,在整个湖广地区当官的官员数量众多,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官员候补”的问题,也就是说,但凡有资格当官的人,无论是考中的还是买办的,并非一下子就能上任,需要前面有官员职位的空缺才能接替。那有一段时期没有空缺怎么办?这所有待职候补的官员便集中生活在一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候补街了。
武汉闹市区有条老街,曾是候补官员聚集地,一砖一瓦沉淀百年光景
文章插图

武汉闹市区有条老街,曾是候补官员聚集地,一砖一瓦沉淀百年光景
文章插图

进一步来说,候补街在清朝时是候补官员生活区,在清朝灭亡后的民国时期,也成为一众大咖的聚集地。街上的几条巷子,无论高家巷、郎家巷还是神洲巷、黄家巷等,无不是有当时的高官或者文化学者生活过,剧作家张光年在这里租房,陈独秀出狱后暂住于此,尤其是黄家巷,更成为民主人士抱团居住的地方。小小的一条候补街加上几条巷子,几乎成为了大半个武汉近代史的缩影。可能唯一的遗憾,就是建国后,随着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候补街逐渐冷落下去。
武汉闹市区有条老街,曾是候补官员聚集地,一砖一瓦沉淀百年光景
文章插图

如今的候补街,如果没有专人介绍,可能大部分人都会一扫而过,将这个街道当作普通的脏乱差之典型对待。稍微用心的人,看着街道的陈旧,或许也会跟着进去,在某个不起眼的小铺子里大快朵颐。然而,走一圈街道东西的距离,看到整齐的围墙和低矮的商铺,行道树郁郁葱葱,树荫时有时无,那些陈旧沧桑的建筑还是有几分当年的影子。被保护的老建筑,被纪念的过往,在候补街上慢慢摇晃,最终成为某一时刻风雨中的清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