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当今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有更多焦虑源,亦或是,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和家庭,使得他们自身的心理创伤远远大于孩子的父母,这些负面信息都会在潜意识中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承受太多本不应他们面对的东西 。或者是莫名的焦虑,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
孩子由谁带最好?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
此文对应的不仅仅是刚出生的小婴儿,即使是成年人也可以回头检讨自己的婴儿期、童年是与谁一起度过的,你跟谁最亲?你成人后的感觉如何?你与你的孩子关系如何?
关于婴儿期的回忆,基本都在潜意识层面,是难以回忆的,但当再次经历类似情境的时候,潜意识中的情绪会被激发,当感觉自己与平时反应不同,或与大多数人反应不同时,则多数意味着此处有结 。这个结不是自己找理由可以消解的,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探讨 。所以,对于年轻的妈妈们,要尽力亲身抚养自己的孩子,这是对孩子成长中最好的礼物 。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一条条地分析:
“找对了门”自不必说,来咨询的孩子的确存在这种或那种心理问题,由于“找对了门”,得到正确及时地咨询与治疗,他们深获其益 。目前我国一项调查表明,仅初中生而言,有20.5%的人有需要咨询、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4.5%情况还比较严重(包括各类型的精神疾病) 。这些孩子如果“找错了门”,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性格问题、躯体疾病而耽搁下去,往往会导致学业失败,社会适应困难乃至患上各种神经、精神疾病,比如人格障碍、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药物或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等 。所以有心理问题到心理门诊来是非常必要的 。
“找错了门”的情况不多,主要是把某些以心理问题、精神障碍为外在表现的器质性疾患当成心理障碍来做心理咨询,比如病毒性脑炎,风湿性小舞蹈症等 。但是不必担心,如果您找的是精神病学专家做心理咨询,他们就不会误诊,因为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医学训练,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即使不是学医出身,也会有这方面的常识,他们会为您“指对了门” 。
那些“来少了”的孩子,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心理咨询尚不了解,大多数心理问题不是一次20~30分钟咨询就能解决的,因为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障碍存在的时间往往已经不短,所以要找专业医师系统地,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治疗,不会一蹴而就 。可能还有些家长觉得钱花在买药、做手术上合算,为“聊天”花钱,太不值,也就是说,我们的家长虽然开始意识到有些情况应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但还不理解心理治疗的目的、方式,不了解心理咨询的含金量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在追求躯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这种认识误区肯定会越来越少 。
和“来少了”相对还有“来多了”的:本来孩子很正常,最多有点同龄孩子都可能存在的小缺点,却被家长、教师夸大了,认为是心理问题 。比如本来拔尖的学习,一次没考好或成绩刚一下滑,家长老师不由分说,马上施加压力,要从“心理”上找原因,于是逼着孩子见心理医生,很伤孩子的自尊心 。这时,明智的医生应该用勿庸置疑的口气告诉家长(或教师),您孩子(或学生)很正常,有心理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您 。是您“望子成龙”的过高期待心理承受不了孩子成绩下降的打击而焦虑不安 。您把自己不正常的心态投射给了孩子 。真正需要咨询的应该是您……
“来迟了”说的是由于家长、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匮乏,没能及时发现孩子业已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自己心理抵触“精神病”这个词,而迟迟舍不得给孩子看心理医生,直到孩子患上精神疾病给孩子本人、社会、家庭带来重大不幸后才来见医生 。这时往往不得不住院治疗,这就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预后也会大打折扣 。非常令人痛惜!
因此,我希望社会能更多地用平常心去看待那些出入过心理门诊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看心理医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在发达国家,每个有稳定收入的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就像去看感冒一样,非常自然 。我国大城市许多人的`收入足以支付这笔非常经济的咨询费(我国心理门诊收费一般只有国外的1/20~1/100) 。与其花上数百上千元钱给孩子买他并不需要的滋补品,不如花几十元给心理打预防针,为苦恼开个心理处方,让孩子心理像身体一样能够健康地发育、成长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宝宝扭伤了脚怎么办
- 寒假过后怎么宝宝变笨了
- 宝宝不开心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 宝宝便秘z怎么办
- 温度计内液体断开怎么办如题
- 离婚不履行协议怎么办
- 怎么解决宝宝吃手脚的问题
- 新生儿喂奶后总打嗝怎么办
- 宝宝打嗝能喂奶吗
- 哺乳期间便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