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忠|2021国际海岸休闲高质量发展论坛将举办 山东海洋旅游,一片蓝海( 三 )


发展的同时,山东通过提升海洋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推动滨海非遗保护传承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强化沿海公共资源共享和文艺精品创作等工作,扎实推进海洋文化的振兴。
山东在“经略海洋”战略的引领下,在海洋赛道上乘风破浪,向海图强。
近海而不亲海
在“2020海上丝绸之路(北海)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大会”上,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曾提出,中国人恋山恋水不恋海,讲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得志时游山玩水,失意时退隐山水,发家时把山水湖林洞移植到庭院,但在海洋文化方面却乏善可陈。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涉海类旅游虽然涵盖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住宿、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但在资源丰富的前提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在山东,海洋旅游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海洋经济、海洋生态、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支撑尚未产生最大赋能效应。
有业内专家表示,首要的原因是滨海旅游发展的载体空间受限。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作为滨海旅游基本要素的3S(即Sun阳光、Sand沙滩、Sea大海)由于历史及其他方面因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道路硬化挤占沙滩、滨海一线房地产过度开发等,造成了海岸线旅游功能受到损害。严重影响滨海景观,导致人与海滩严重割裂,近海而不亲海。
在陈国忠看来,山东海洋旅游最普遍的问题还包括,海洋旅游的产品体系不完善,“尤其是海上旅游和滨海的高端旅游,像滨海的康体研学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层次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海上旅游设施的建设,发育比较弱,保障能力不完整。”
“山东海滨游比起海南、马尔代夫,致命的问题还在于季节性太突出,可游时间短,一年可以分为一个旺季,一个淡季,两个平季,旺季就是6、7、8月,淡季就是12月到次年2月,春秋就是平季。另外,山东现在还没有建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海洋旅游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包含了海岛、海洋、滨海城市等一体化的建设,像福建的厦门、福州,浙江的普陀和宁波这样的一体化的海洋旅游目的地。”
“这些都是非常大的遗憾。”陈国忠表示。
海洋旅游,未来可期
显而易见的是,在“内循环”及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当1.5亿多人次规模的出境游受限,山东的海洋旅游迎来了新机遇。
今年山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海洋旅游也提出更为细致的规划,拓展海洋旅游功能,规划建设海洋主题公园、国家海洋科技馆,发展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海洋旅游业态,完善海洋牧场旅游服务设施。支持青岛打造国际邮轮母港,推进烟台、威海、日照开展邮轮无目的地公海游试点。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