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振兴:93年悠扬海关钟声里的“上海记忆”|喜欢上海的理由① | 海关

顾振兴:93年悠扬海关钟声里的“上海记忆”|喜欢上海的理由① | 海关
文章插图

“外滩海关钟声,是上海人最亲切的城市记忆。岁月斑驳的百年建筑间,历史与现实在眼前切换。《东方红》旋律的钟声应和着中国强劲的脉搏——每一小时,创造约116亿元GDP,约37亿元货物进出国门……
——顾振兴(1944年11月出生,原上海海关副关长)
顾振兴:93年悠扬海关钟声里的“上海记忆”|喜欢上海的理由① | 海关
文章插图

位于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见证了百年海关的风云变迁。站在海关大楼401房间窗口,77岁的顾振兴说,上世纪60年代,这里曾是上海海关货运监管处的值班室,关员每天在这里接受派单,前往黄浦江沿岸各个码头进行监管作业,从这里望出去可以远眺江面上的繁忙景象。如今,黄浦江两岸高楼林立,外滩夜景美不胜收,陆家嘴金融城美轮美奂,展现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繁荣和城市软实力。海关大楼,原称江海关大厦,1925年12月15日奠基,1927年12月19日落成。正门底层大厅,天花板上有8幅帆船壁画,由几万块彩色马赛克镶拼而成。天花板中心位置正对的地面上,安装着水晶灯喷水装置。水晶灯、天花板和钟楼顶端旗杆位置连成一条直线——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地理原点,就在这里。
鸦片战争后,江海关一度被洋人把控。退休后参与关史志编撰工作的顾振兴,每每说起这段历史,声音就有些哽咽。1949年5月25日清晨,江海关大楼挂出了长达30米的巨幅标语“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并在钟楼升起黄浦江畔第一面红旗。同年,江海关回到了人民手中,并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
顾振兴:93年悠扬海关钟声里的“上海记忆”|喜欢上海的理由① | 海关
文章插图

1961年,17岁的顾振兴准备考大学预科,当老师讲起中国海关的屈辱史时,他就暗暗下决心,要成为中国海关关员。成绩优良的他成为上海海关学校第五届100名学生之一。1964年,巴基斯坦和中国通航,上海海关急需关员,于是顾振兴等30名同学提前一年开始实习。“当时,国轮很少,几乎所有靠港上海的货轮都是外籍租船,船长船员也多是外国人,我们的任务就是监管这些船舶。”穿着崭新的人民海关制服,驻守在国门口岸上,顾振兴感到由衷的自豪。
顾振兴:93年悠扬海关钟声里的“上海记忆”|喜欢上海的理由① | 海关
文章插图

顾振兴记忆犹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海关9名年轻关员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恢复海关征收关税。来自基层一线的人民建议引起高度重视。随后,各项改革举措接连出台。1980年1月1日,海关正式恢复关税征收;2月,海关总署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40多年过去了,当年人民建议推动的海关改革,结出了丰硕成果——据统计,2020年全国海关征税入库超过1.7万亿元,超额完成6.5%。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