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二 )


6、富丽堂皇
学院派建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富丽堂皇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 。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可见,大气、生气、富丽三者,既有其特定的行色,又有其丰硕的内涵,三者结合形成了中国建筑的传统 。
中国建筑八大流派特点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粤派建筑
镬耳屋是广东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山墙形似锅耳,常用青砖、石柱、石板做材料,防火又通风 。外墙壁有花鸟图案,十分可爱 。
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利于通风,适应岭南湿热的气候,屋顶是架空的双层瓦屋面,可以隔水防潮 。门口有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是西关大屋的标志 。
中国建筑流派之二:闽派建筑
“闽”即福建 。福建地区最流行的一种建筑就是“土楼”了 。土楼是一种供聚族而居、能够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民居建筑,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 。
这是多次民族大迁徙之后的产物,也体现了当时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 。
土楼的主要材料是沙质黏土、杉木、石料,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轴线对称,顺应山川走势和风向,沿水流落成 。土楼不只有圆形,也有方形、长方形等 。
中国建筑流派之三:川派建筑
川派建筑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这些地区气候潮湿、地面蛇虫比较多,因此演化出一种特别的建筑风格——吊脚楼 。
吊脚楼以木柱为支撑,架上楼板,四壁用木板或竹排搭建,再涂上灰泥 。楼上住人,通风干燥,楼下架空,饲养家禽或放置农具 。
吊脚楼形式多样,有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等,根据不同的民族风俗,吊脚楼又发展出了苗族吊脚楼、傣族竹楼等 。
中国建筑流派之四:皖派建筑
皖派是南方民居的代表之一,徽派建筑是皖派里头最广为人知的一支 。徽派以青瓦、白墙的印象出名 。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为徽派“三绝”,木雕、石雕、砖雕为徽派“三雕”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
徽派喜爱“高墙深院”,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四周有高墙围护,可以防御盗贼,还能将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有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在其中 。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可以有效阻隔火势蔓延 。
中国建筑流派之五:苏派建筑
苏派建筑流行于江浙一带,多以南向为主,喜爱曲折、精致的风格,园林建筑就是极佳的代表 。园林布局迂回律动,爱用山水,利用门楼亭台的转折,充满着起伏舒缓的韵味 。
苏派园林布局追求一个“藏”字,比起欧洲园林的开门见山,中国园林更喜欢藏而不露 。这和江南文人墨客喜爱含蓄之情有很大关系 。
假山、水池、草木、门楼、窗宇、亭台轩榭之间互相配合,达到“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
中国建筑流派之六:京派建筑
四合院是京派建筑的一个典型 。北京地区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四合院的厚屋顶和包围式的院落都是为了保温防寒避风沙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
四合院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长辈、主人所居住的正房安排在中轴线上,晚辈在两侧的耳房和厢房 。进门有影壁,从外面看不见院内活动 。
宫殿是京派的另一个代表 。中国宫殿是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宫殿建筑注重皇权的凸显,各区域等级划分明显 。
故宫就像一个放大n倍的复杂版四合院,不过在礼制上复杂得多,有“前殿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等讲究,装饰细节之豪华,代表着当时顶尖的建筑艺术水平 。
中国建筑流派之七:海派建筑
上海的传统建筑叫海派 。有人把海派和北京的建筑京派,和广州的建筑粤派称为三种建筑 。众所周知,6000年前,上海的市中心还是一片汪洋,如今这片汪洋早已是高楼林立,处处是人海、商海、文海、学海,这一切又体现出海派文化、海派性格、海派作风和海派魅力 。这一切的外化,又由文化形式和建筑作为载体在发扬光大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