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安徽淮北:昔日煤灰蔽日 今朝城在景中

近日 , 采访人员走进安徽淮北市东北部新开发的朔西湖公园 , 只见这里碧波荡漾 , 几群白鹭和野鸭不时掠过湖面 。 如果不是钻出水面的两排行道树梢和特意保留的半拉泡在水中的老旧房屋 , 很难让人想到这里原来是淮北矿务局朔里煤矿的采煤沉陷区 。
淮北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 。 建市60多年来 , 淮北市累计生产原煤11亿吨 , 在贡献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沉陷、资源枯竭之痛 。 全市因采煤沉陷土地41.6万亩 。
近年来 , 淮北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 持续实施矿山地质环境大治理大修复大保护 , 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探索形成“深改湖 , 浅造田 , 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 , 沉修路 , 半稳半沉栽上树”的治理模式 , 累计综合治理沉陷地20.6万亩 , 治理率为50% , 投入治理资金150多亿元 , 成功将昔日煤灰蔽日的“矿山城市”打造成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园城市” 。
废地巧用
以朔西湖公园为例 , 其所在塌陷区总面积1.45万亩 , 其中湖泊7300亩 。 这一带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沉陷 , 最大沉陷深度11米 , 平均沉陷深度5米 。
为治理采煤留下的“疮疤” , 2017年12月 , 淮北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朔西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项目 , 鼓励企业采取市场化方式推动采煤沉陷区环境整治 。 政府牵头以淮北市建投集团为主成立淮北市朔西湖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 以“市属国企引领投资、区属国企充分进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方法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市场化模式 。
淮北市朔西湖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瞿正阳告诉采访人员 , 沉陷区治理离不开政府投资 , 但光靠财政资金投入毕竟有限 , 需要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 。
瞿正阳表示 , 公司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取得朔西湖周边区域加油加气站用地及经营权、公共汽车线路运营、天然气管网及管道燃气、供水、供热、分布式能源、路侧停车收费权 , 高铁北站广告等经营性资源的经营权 , 所获取的经营收入则用来弥补前期投入和朔西湖后期项目开发 , 形成良性循环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朔西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共分三期 , 总治理面积9.6平方公里 。 一期项目投资约2.7亿元 , 治理面积约2.2平方公里 , 目前已基本完成 , 将于近期正式向公众开放 。 未来 , 朔西湖将逐步建成朔西揽胜、矿城印记、荷风涟漪、活力水岸等10大景观 , 并将引入康养等新产业 。
淮北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石磊告诉采访人员 , 朔西湖公园是淮北市做精“保护水”的文章 , 破解沉陷区深浅不一的治理难题的又一典型举措 。 此外 , 淮北市还建设了绿金湖、南湖、碳谷湖、乾隆湖等多个生态公园 , 全市湿地保护率达39.1% , 呈现出“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特色风貌 。 其中南湖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 , 治理连片沉陷水面7000余亩 , 形成总面积2.1平方公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绿金湖项目投入26亿元 , 总治理面积3.61万亩 , 成为目前全国地级市城区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