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杭州,一座浸润着宋式美学的“水城”( 二 )


文章图片

此去经年 , 西湖还是那个西湖 , 芳草长堤 ,
隐隐笙歌处处随
江南密集的植被、潮湿多雨的气候 , 以及三面云山的褶皱山系 , 都保证了西湖湖水的丰沛 , 也滋养了杭州这座城市 。 但随着隋朝在凤凰山侧修建州城 , 人口日益繁盛 , 泥沙淤积、占湖为田的现象增多 , 西湖日渐壅塞 。
据文献记载 , 对西湖大规模的治理始于唐代 。 唐代名臣李泌、白居易和宋代苏轼都是杭州水利史上的著名功臣 。
水城|杭州,一座浸润着宋式美学的“水城”
文章图片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 展示南宋官窑内涵、特色;
反映宋宫廷文化、社会习俗的关系
李泌在出任杭州刺史期间修建了“钱塘六井” , 成为城市扩张的重要动力来源;白居易在《钱塘湖石记》中点名西湖在农业灌溉、防洪抗旱方面的重要价值 , 在钱塘门外的西湖东北岸上修建白公堤;苏轼在主持疏浚西湖期间将湖中淤泥填为一条划分湖面的南北向长堤 , 并营建了被后世视为“三潭”的三座石塔 。
经过他们的疏浚与退耕还湖 , 西湖泄蓄并举 , 不仅对地方农业大有裨益 , 也令这一湖碧水 , 逐渐显露出了风光旖旎之态 。
仙灵儒雅的两宋气韵
西湖山水 , 有着浸润了历史文化的“自然人文之美” 。 如今 , 西湖声名在外 , 四季游人如织 。 西湖山水与堤岛、桥涵、亭台、楼阁等交融渗透 , 人文荟萃 , 淬炼出灼灼光华的宋韵文化 。
水城|杭州,一座浸润着宋式美学的“水城”
文章图片

霁虹桥俯瞰
摄影:唐思远 等
西湖山水强调平远、深远的山水美学意境 , 和近、中、远景透视关系的层次 。 “三面云山 , 中涵碧水”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有大大小小的桥梁百余座 , 这些桥形态多样、历史悠久 , 好一派烟柳画桥 , 风帘翠幕 。
相比与断桥、长桥、西泠桥等 , 霁虹桥布局舒展开敞 , 远远看去如一条长龙卧于浴鹄湾的湖面之上 , 大有“亭台水榭绿长廊”的意境 , 是人少幽静的浴鹄湾中最吸引人的景点 。
位于旧名赵公堤的金沙堤中段的玉带桥上建有四角方亭 。 天气晴朗时 , 桥身倒映在湖水中 , 青瓦红柱 , 形态轻盈 , 如一道彩虹 , 因此得名“玉带晴虹” 。
水城|杭州,一座浸润着宋式美学的“水城”
文章图片

桥身三洞 , 状如带环的“玉带桥” , 将金沙堤与苏堤相连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