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小镇“帅不过三秒”,仿古造景式文旅玩不转了|封面评论 | 民俗文化

网红小镇“帅不过三秒”,仿古造景式文旅玩不转了|封面评论 | 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蒋璟璟
近期,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名列其中。这个曾经的“网红小镇”几年间迅速衰落,商铺关门,游客难觅。2016年5月,号称投资3亿多元、占地1200亩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陕西蓝田县境内开业,以“一夜爆红”的姿态成为当年西安旅游市场上的“顶流”,日接待游客量一度达到15万人次。从“一夜爆红”到“帅不过三秒”,不少网红小镇的教训值得深思。(新华社)
网红小镇“帅不过三秒”,仿古造景式文旅玩不转了|封面评论 | 民俗文化】从红极一时,到盛极而衰,许多“网红小镇”都没有走出“帅不过三秒”的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特色小镇消亡史,就是一段“仿古造景”神话的失灵史。很长时间以来,“建一条仿古街,自然有人来”的文旅万能战法屡试不爽,但随着同类项目的纷纷上马、随着游客的审美疲劳,这套玩法越来越玩不转了。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很多特色小镇不思变、不求变,自然穷途末路了。
这一困局,实则早就有迹可循。近年来,不少游客都有一个观感,感觉所谓的“古镇”“特色小镇”都差不多。不仅仿古建筑的“古色古香”差不多,就连街道布局、商业形态、营销文案都差不多。一个最典型的例证是,各个特色小镇卖的旅游纪念品都大同小异。如此千镇一面,长此以往游客自然提不起兴趣。
近年来,文旅经济成为显学,但越往后推进,其就越显疲态,甚至渐有黔驴技穷之势。绝大多数情况下,特色小镇都属于是基建开路的地产项目。其一方面缺乏殷实的山水人文支撑,另一方面则甚少对风物人情、民风民俗的创造性转化与呈现。名曰“特色小镇”,很多时候却更像是脱离当地的“飞地”,显得怪异而突兀。
一个根本性的追问是,特色小镇能不能新建而成、能不能被策划和经营。或许,有些特色小镇是可以的,只是那些“人造古镇”绝对是此路不通了。发幽古之思是不灵了,“特色小镇”唯一的出路,还是更特色,更具功能化,更加契合现代人关于多元景观、多样生活的想象与期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