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包括 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包括哪些( 二 )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到:“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 。因她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 。凡这屏上所绣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 。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借着慧娘所绣璎珞,笔锋一转,写出了苏绣艺术的神韵 。
清朝,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 。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
席永敬妻诸葛氏,年十五于归,事孀姑尽孝 。永敬日玩周易,氏乃绣河图洛书九宫八卦诸图,经纬巧密……(《苏州府志》)清朝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 。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 。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 。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 。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 。
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 。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 ”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 。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 。《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 。沈寿的“仿真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 。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 。其时著名艺人还有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她们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公元1911)、“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公元1915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公元1930年)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三十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绣工科主任杨守玉,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 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 。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艺人创作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 。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或工厂,使艺人安心专致研究和创作 。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 。1986年建成中国苏绣博物馆 。
民国时期整体来讲,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 。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 。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 。19世纪末,刺绣大师沈寿继承传统,吸收西洋画精髓,创造了“仿真绣” 。20世纪30年代,杨守玉突破传统,发明“乱针绣” 。1958年,凭着扎实的素描功底和熟练的乱针绣技巧,任嘒闲又开创了“虚实乱针绣” 。
苏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刺绣风格,但时代不断进步,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 。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纷纷改革,提出苏绣礼品商务化,苏绣家装设计化的理念,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 。个性化的量身定做,让苏绣不再局限于陈旧的模式,而是过多的融合进购买者的思路与理念,通过纯朴的苏州绣娘纯手工刺绣而成 。让苏绣不仅是艺术,还更多的渗透进人性化的品味 。
五、2021刺绣发展新趋势?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创意图案 。
六、我国人口发展的新趋势?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解读普查主要数据时介绍,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是“两升一降” 。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