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曾证明“我爹是我爹”的嘉靖皇帝,在怀柔留下这通圣谕碑( 三 )


由此 , 古槐绿荫下的文庙“泮池” , 被认为充满灵气 。 特别是其精美的设计与美好的寓意 , 广为称道 。
“三槐只许三公面 , 作记名堂有几家 。 ”怀揣着美好希望的三槐梦 , 作为庙学合一的怀柔文庙 , 从创办之日起 , 就设儒学 , 办学堂 , 直至明末清初 , 文脉澎湃不息 。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 , 时任知县吴景果曾在县署前创办义学 , 名为“温阳书院” 。
乾隆十九年(1754)六月 , 殿试二甲进士万廷兰被选为顺天府怀柔县知县 。 当时怀柔乃一山城小县 , 历任官员创办官学不成 。 万廷兰上任后 , 先垫俸金300两 , 延招老成士绅主事 。 5个月后 , 官学终于办成 。 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 , 清末廪生、怀柔本地人张赞臣艰苦劝学、募捐 , 用文庙、明伦堂、文昌祠等办起文庙小学 。 后来 , 随着学生的增多 , 原有殿堂不够用 , 就被拆掉 , 在原址盖成排子房当教室 。
石碑折射“大礼议”之争
三槐之外 , 文庙是否还留有其他遗迹?文庙故址现为怀柔三小 , 校内西侧教学楼前有一大一小两通石碑 , 是当年文庙的遗物 。
右面的石碑碑身高大 , 高约180厘米 , 宽70厘米;石质细腻 , 白中泛青 。 碑首雕刻着卷首龙纹 , 龙腾云涌 , 极为生动 , 且雕刻精致 , 瑰丽庄严 。 碑首正中楷书题额“圣谕” , 碑身正面的碑文虽漫漶不清 , 但仔细辨认 , 仍能看出落款标注“嘉靖九年十一月” , 此碑当为嘉靖圣谕碑 。
皇帝|曾证明“我爹是我爹”的嘉靖皇帝,在怀柔留下这通圣谕碑
文章图片

嘉靖圣谕碑
这通石碑是在前些年整修街道时 , 从院墙外的地里挖掘出来的 。 对于碑文中的内容 , 真正知道其来历的人并不多 。 何新华的《嘉靖圣御碑——“大礼仪之争”下的一个缩影》对这通石碑有详细介绍 。 “圣谕碑”中记载的嘉靖皇帝关于是否改孔子名号的言语 , 竟与嘉靖朝著名的历史事件——“大礼议”之争密切相关 。
所谓“大礼议”之争 , 指正德十六年(1521年) , 明武宗死后 , 因无子嗣而由其堂弟朱厚熜即位 , 即明世宗嘉靖皇帝 。 即位伊始 , 嘉靖皇帝即令礼官集议崇祀已故父王兴献王的典礼 。 而朝中以杨廷和为首的群臣认为嘉靖皇帝应该尊明孝宗为父 , 尊自己亲生父亲为叔父 , 君臣间围绕嘉靖帝生父、生母的尊崇典礼及修正礼议典籍等进行的论争长达持续多年 。
“圣谕碑”立碑之年为明嘉靖九年(1530年) , 这一年《祀仪成典》奉敕而修 , 总裁官张璁三次上疏 , 认为孔子祀典过于紊乱 , 并提出全面改革的方案 。 要求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 不称王 , 改大成殿为先师庙 。 嘉靖皇帝也认为“教天下 , 故祀孔子 , 孔子加封 , 自汉平帝始也 , 王拜于帝 , 僭也” 。 孔子作为师表 , 称王不合适 , 是僭越 。 群臣则认为改革违背了历朝历代祭祀孔子的固有礼制 。 这也就是《嘉靖圣谕碑》中嘉靖皇帝责备群臣的原因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