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二 )


而一些富贵人家 , 男人则手握一柄收放自如的纸扇 , 女人则手擒一把轻盈的鹅毛扇 , 他们各自倚坐在门前 , 喝着热茶 , 品着茶干 , 嚼着花生米粒儿和磕着各色瓜籽儿 。 更有稀罕的把式 , 则端一个小方凳子 , 泡一杯浓茶 , 放几块臭干 , 一碟香菜或腌姜、醋蒜 , 一屁股坐在街衙边青石板上 , 端着酒杯惬意地喝起酒来 。 间或兴头起来 , 还扯着嗓门儿 , 高声地哼唱起几句皖南花鼓戏或京剧老调 。 那些对面的、门口的、青石板上路过的 , 都会应和与吆喝着 , 鼓掌叫好……
小镇的人情味儿很浓 , 小镇的氛围在这里十分亲切而祥和 。
二 记忆中的老街 , 纯朴 , 温婉 , 亲切 , 优雅 , 幽静 。 街两旁的房屋、木楼 , 一间紧挨一间 , 一幢紧邻一幢 , 那弯弯曲曲的街道 , 林立的店铺 , 古色古香的门匾、招牌、幌子 , 还有那班驳的墙面 , 青黛的砖瓦 , 雕梁画栋的枋梁 , 屋檐桡角的装饰 , 皖南徽派建筑特色鳞次栉比的房屋 , 房屋间高低耸出的马头防火墙 。 以及住家大户屋内紧靠墙壁的大条桌 , 条桌上摆放的景泰蓝花瓶 , 花瓶上插着的一两束绢花、鸡毛掸子、整束家规吓唬小孩的戒尺 , 还有屋内墙壁上悬挂了不知多少年月的中堂字画、字体遒劲的的旧式对联、诗联 。 条桌前摆设沉重的八仙桌 , 八仙桌两旁各自面门横放的厚重长凳 。 这些和长达三华里的老街 , 混合成一幅沧桑千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江南水墨画 , 刻下了厚重深远的文化记忆 。
记忆中的老街 , 当夕阳西下 , 两岸在喧闹声中渐渐安静下来 。 白墙黛瓦在余辉下透着古朴 , 墙角青苔在阴影中泛着绿茵 。 小巷深深 , 曲径通幽;青石板锃亮 , 呈现岁月幻影;悠悠白云 , 飘浮上空;远山近水 , 青绿相衬 。 上街头的梓潼阁 , 对岸河东的龙溪塔 , 倒映河中 , 遥遥相对 , 辉映成画 。 我不禁为两岸塔阁江中辉映的魅影而惊叹:“东岸宝塔西岸阁 , 龙溪古镇名景扬 。 长街拥河三华里 , 宛陵北域境绝佳 。 ”
青石|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文章图片

想象中自己相继登上了龙溪塔和梓潼阁 , 禁不住为水阳江畔鱼米之乡这两座壮丽的古建筑而赞美:“塔阁台上塔阁游 , 塔去阁空江自流 。 古时曾为水阳仓 , 漕运一水达长江 。 今日阡陌鱼蟹壮 , 水运造船蟹苗乡 。 总为浮云能蔽日 , 宛陵不见使人愁 。 ”
曾记得 , 朋友发给我一张340年前宣城画家梅清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游览水阳的写生《龙溪水阳》画作摄影图 , 我十分珍爱 , 视若珍宝 。 凝望着它那景色俊秀的构图 , 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起伏 , 近处宽阔的江流上舟船帆影 , 塔阁在两岸巍巍遥对 , 沿江两岸房屋栉鳞次比 , 如一幅被人俯视的图画在面前缱绻地铺展开来 , 让人目不暇接 。 我在遐想中 , 如梦似幻地在脑海中为这幅画作题诗如下:“青山塔阁映两岸 , 古镇荫在暮色中 。 河中舟楫挂帆影 , 沃野田陇难望见 。 稻堆山落中流外 , 金宝大地丰收捷 。 三国遥远成千古 , 一江清水往北流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