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南粤龙舟玩法多 各有千秋趣无穷( 三 )


龙虱的诞生 , 起源于黄连村的香云纱 。 近七十年前 , 正值香云纱产业蓬勃发展时 , 村民自发用制作香云纱时用来磨薯莨的椭圆形木桶 , 进行划龙虱比赛 , 以此作为娱乐活动 。 当年还有一场名为“通天埠”的龙虱竞渡活动在黄连举行 , 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 。
后来 , 黄连人对传统的龙虱进行改造 , 将它从最初的木盆形状 , 转变为“一人龙舟”造型 。 现在 , 最新的龙虱相较于初代龙虱(薯莨桶) , 增加了脚踏板、连接船尾的转向拨片 。
近年来 , 黄连每年都会举办龙虱竞渡比赛 , 有上百条龙虱参加 , 不仅有成人组 , 还有未成年组 , 场面盛大而热闹 。
为了更好地传承龙虱竞渡 , 黄连社区还设立了龙虱训练基地和比赛河道 , 频频举办活动 。 随着黄连龙虱游艺入选佛山市第七批非遗名录 , 当地越发重视龙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阳江江城 逆水赛舟 , 够“快”
每到端午节 , “赛龙夺锦”成为广东阳江的热门话题 。 作为一项沿袭多年的民间体育文化赛事 , 阳江端午龙舟竞渡活动的最大特色在于“逆水赛舟” 。 江城龙舟竞渡从起点至终点 , 都是沿着漠阳江水域自南向北逆水而赛 , 与其他地方的静水或顺水赛龙舟形成鲜明的对比 , 因此形成了江城龙舟赛独特的竞渡风格 , 故称为“逆水赛龙舟” 。 “逆水赛舟”旨在体现一种不畏艰难、奋发争先的龙舟精神 。
【传统|南粤龙舟玩法多 各有千秋趣无穷】江城传统龙舟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构成 , 舟长30.6米 , 中部宽1.2米 , 用柚木或梢木建造 。 龙头高大威猛 , 制作工艺精致 。 全舟52至54人 , 中舱置锣鼓手 , 鼓舱前、后段分别有划手12、13对 , 前后艄公各1至2人 。
龙舟比赛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的初一、初三、初五 , 共3天 。 比赛前要举行“挖龙船”和“旺龙”仪式 , 龙舟在河涌进行“采青”后 , 划船出涌 , 进入漠阳江水面亮相 。 起初各艘龙舟都可自发进行对抗比赛 , 采用“亮锣”(快速击锣法)向对方发起邀请 , 接受邀请后两艘龙舟在起点对齐龙头开始比赛 , 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赢家 。 各艘龙舟尽显其能 , 初五方决出本年度最后的冠军 。
后来 , 龙舟竞渡方式有所调整 , 对过去的单循环赛制进行改革 , 第一阶段比赛采取分组方式进行 , 决赛采用交叉淘汰和附加赛决定名次 。
江城龙舟的另一大特色 , 是每艘龙舟都有归属的神庙或姓氏宗祠 , 拥有自己的旌旗和称谓 。 每艘龙舟的所属地都设有龙舟协会 , 龙舟队的负责人被称为“龙种” 。 比赛完成后 , 各龙舟协会向所属区域的每家每户派发“龙包” , 男女老少一起吃“龙船饭” 。 饭后龙种宣布“散坛” 。 散坛后 , 龙种组织壮丁将龙舟掩埋保存 , 待次年再起挖 。 至此 , 本年度赛龙舟活动才全部结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