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达里雅布依 | 后来,想起了沙漠,想起了你和你的克里雅人( 二 )


每次在外滩闭上眼睛享受江风拂面 , 思想放空 , 仿佛置身在玉龙喀什河旁 , 睁开眼的刹那间我疯狂地寻找那熟悉的记忆——久违的乡音、泥土的气息、玉龙喀什河水淌过脚踝的冰凉、踩在沙子上的松软……
魔都灯红酒绿 , 纸醉金迷的生活吸引着绿洲中长大的我 。 但身临其境时 , 比起对大海的向往 , 我发现——跟默默陪伴着我的沙海有一场未兑现的约定 , 空旷又孤寂 。
我心里有片沙漠
那里有很多骆驼
不再寂寞
会围绕着我陪我说说
——薛之谦《骆驼》
我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跨过了巍峨的昆仑 , 穿过路边的阿以旺民居 , 漫步在热闹的和田大巴扎 , 最终抵达沙漠深处 , 兑现那场早该赴却从未实现的约定——在金秋时分邂逅那片时刻令我魂牵梦绕的达里雅布依 。
达里雅布依 ,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 维吾尔语意为“大河沿” , 她位于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肚脐眼” , 是被中外考古探险家称为“世外桃源”的绿洲 , 几千年来未见诸记载 , 一定程度上与世隔绝 , 无人知晓她和她的居民们究竟有怎么样的来龙去脉 。
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中段的克里雅河顺流而下 , 缓缓哺育着达里雅布依的万物生生不息 , 沿河两岸生长约57.5万亩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沙漠植被 , 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 。
▲塔里木盆地南缘部分古城遗址分布图 | 数千年前 , 尼雅河和克里雅河都曾经流入沙漠更深处 , 孕育古城 。 制图@巩向杰&陈随/星球科学评论
1896年 ,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沙海中找到汉唐遗址丹丹乌里和喀拉墩古城后 , 沿着克里雅河追寻沙漠历史的生命痕迹 , 发现蜿蜒的河水在这里形成了绿洲 , 一个牧民部落生活在此 , 这里便是达里雅布依 。
▲古克里雅河末端的喀拉墩古城遗址|干枯的木桩在黄沙中安静站立 , 似乎在等待那些离去的人们 。 摄影师@刘玉生
她在历史上有另一个名字:通古巴斯特(Tonkuz-basste) , “吊挂野猪的地方” , 然而斯文·赫定曾三次勇闯“死亡之海”后写下的《亚洲腹地旅行记》中对此地并未展开详谈 。
▲“快走到通古巴斯特的时候 , 有个牧人告诉我 , 如果向着沙漠的西北方走 , 很快就会找到一座古镇的废墟 , 古镇原名喀拉墩(Kara-dung , 意为“黑山”)
——《亚洲腹地旅行记》斯文·赫定
几年后 , 英籍探险家奥雷尔·斯坦因在《古代和田》中写道:通过对当地部分和田人和克里雅土著居民的数据调取 , 得知两者大体上都是中亚高原地区世居人群同藏区及北方草原游牧人群的混血 。 而克里雅人较和田人而言 , 同藏区人群混血的部分多于同北方游牧人群的混血 , 甚至还隐约呈现出漠北蒙古人群的影响 。 这一结论的得出 , 也为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历史记载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