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20岁登顶珠峰!他说:这只是新起点( 二 )


“我们在7028米拉练时 , 傍晚下起了暴风雪 , 帐篷搭不起来 , 总指挥决定全员下撤 。 下撤途中 , 我摔了一跤 , 身体开始下坠 , 慢慢失去重心 , 我不知道自己头朝下还是头朝上 。 当时攀登队长就在我旁边 , 他死死抓住我的绳子 。 紧接着我爸爸跑了过来 , 他也抓住绳子 , 想要把我稳住 , 却反而被绳子甩飞 , 我们俩开始一起下坠 。 后来 , 几位向导赶了过来 , 在他们的帮助下 , 我们才成功脱险” 。 回忆起登峰路上的惊魂时刻 , 陈李昊依然心有余悸 。 他说 , 他曾数次单腿踩进冰裂缝 , 然后靠着另一条腿的力量 , 把自己从裂缝中“拔”出来 。
“后怕是有的 , 我从事野外工作二十几年 , 不管是珠峰、南北极 , 还是可可西里无人区 , 只要地质科学研究有需要 , 我们就一定要抵达现场 , 测定真实、准确的数据 。 ”陈刚说 , 他深知这项工作的艰险 , 但是再危险 , 再辛苦 , 也一定要有人去做 。
登山|20岁登顶珠峰!他说:这只是新起点
文章图片

陈刚在南极科考
在雪域高原 , 陈刚每天背着科研设备 , 奋力攀登十余公里;在南极冰雪之地 , 他拉着接近他体重的雪橇 , 踩着滑雪板走了8天8夜;在可可西里 , 他和团队勇闯“无人区” , 一呆就是半个月 。 他穿越过戈壁沙漠 , 丈量过雪山冰河 , 偶遇过豺狼猛兽 , 住过老乡的羊圈、牦牛棚......
“儿子读这个专业 , 跟从小的耳濡目染有一定关系 , 我们没有太多干预 。 ”对于儿子的选择 , 陈刚感到颇为欣慰 , 也希望他能热爱这个专业 , 一直做下去 。
“做地质研究虽然不是多么高大上 , 但是它很重要 , 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 ”陈刚认为 , 如果热爱一项事业 , 就不会认为是在吃苦 。 不管身为人父还是身为人师 , 陈刚始终鼓励孩子们传承地大“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 , 在磨砺中见风雨、长才干、壮筋骨 。
登山|20岁登顶珠峰!他说:这只是新起点
文章图片

陈刚(左一)在南极科考
未来将继续破解地震的奥秘
陈刚与珠峰的“不解之缘” , 始于2008年 。
“我原来是做工程测量的 , 2008年汶川地震对我影响非常大 。 地震发生后 , 我们连夜赶到汶川 , 看到的是满目疮痍 , 心里十分震恸 。 我们甚至都不敢面对当地的老百姓 , 害怕他们质问我们 , 作为地质工作者 , 你们为地震做了什么 。 ”陈刚说 , 从汶川回来后 , 他就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 转到大地测量 , “希望能为地震事业、为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 , 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