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 , 从松口古镇走出去100多万客家人 , 漂泊印度洋岛国创业谋生 。
早年客家人出山入海 , 凭着“三把刀” , 剃刀、剪刀、菜刀 , 是他们异国他乡谋生的主要方式 。
绝大部分出海谋生的客家人来自贫苦的农民、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 。 他们既无资金 , 也没有专业技术 , 只能从事诸如小商贩、店员、洗衣、种植、捕鱼、开餐馆之类的职业 。
在东南亚客家华人华侨祖先 , 他们开始时多为种烟、种甘蔗、割橡胶、捕鱼、烧炭 , 理发、裁缝、鞋匠、铁匠、金匠等手工业工人 , 或当小杂货店、饮食店、平价洋货店、小五金店店员 。
当时华侨中流传一首山歌“千辛万苦出南洋 , 一片大海水茫茫 。 敲锡屎来割橡胶 , 积存些钱寄家乡” 。
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
澳洲墨尔本唐人街
菲律宾马尼拉唐人街
1778年 , 福建客家人杨太钊随英国商船“恩宠号”来到了加尔各答 。 他不仅是第一个在印度定居的中国人 , 也是第一个在印度定居的客家人 。
杨太钊凭着客家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毅力 , 在加尔各答办起糖厂 。 带动了大批客家人到印度谋生 , 鼎盛时期仅加尔各答一地的客家人超过9万人 。
客家人进入印度 , 多从事种姓制度下贱民阶级的工作 , 比如洗衣、镶牙、制鞋 。 起初主要以鞋匠为生 , 在加尔各答的塔坝干着被印度人称为异类工作的皮革加工 。
他们从小型的家庭作坊起步 ,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 ,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 , 印度的客家人在印度的皮革厂已经达到了300多 , 勤劳、吃苦、智慧的客家人在印度建造了华人的\"皮革天堂\"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印冲突期间 , 加尔各答唐人街大量的华人被关押入狱 , 长达四年之久 。 很多华人不得不被迫回国或到其他国家谋生 。
加尔各答塔坝中国城
塔坝皮革城
加尔各答唐人街
唐人街曾经的学校
在被称为“非洲瑞士”的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 , 处处烙印着中国文化的印记 , 这里有华人街 , 春节也是该国的节日 。
如今在毛里求斯 , 政府规定:从小学到高中 , 每天要上一节中文课 。 华语学校是毛里求斯最热门的外语补习学校 。
在该国面值最小的货币25卢比钞票上 , 印着中国人朱梅麟头像 , 纪念这位在毛里求斯国家独立和富裕发展的道路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客家人!
毛里求斯货币上朱梅麟头像
毛里求斯唐人街
朱梅麟纪念中心
经过几百年的沉淀 , 如今客家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 总人口超过1260万人 。 在东南亚及非洲多国 , 先后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国家首脑和商贾巨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