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阪故事( 二 )


然而 , 好景不长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3月-8月 , 大阪遭到了美军的8次大空袭 , 昔日的“水都·大大阪”化为了一片废墟 。 同年8月战败投降后 , 日本政府决定优先复兴首都东京 。 因此 ,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了东京 。 时至1970年大阪世博会之后 , 大阪才逐渐恢复了经济之都的模样 。
其实 , 二战之后的大阪 , 真的变成了一座“被遗忘的城市” 。 直到前几年 , 作为东京人的我提起大阪 , 脑海里仍然会浮现出街道老旧、语言粗俗、狎昵之类的消极画面 。
但是 , 改变了大阪的印象可能是中国人 。 2009年日本政府对中国解禁“个人游”之后 , 大批中国游客前往日本观光旅游 。 对这些中国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 “最满意的城市”既不是东京也不是京都 , 而是大阪 。 我的中国朋友十之七八都说“大阪最好” , 然后是“北海道和冲绳也不错” 。
所以 , 我决定放弃东京人的视角 , 试试以中国人的视角再次探寻大阪的魅力 。 从2020年开始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到了世界各国 , 出境旅行基本中断 , 大阪街头的中国游客也消失殆尽 。 而我选择在这个时候用中国人的视角在大阪徘徊 。
我发现 , 大阪这座城市的自由度比东京高很多 。 比方说 , 东京的大部分街道两侧都是鳞次栉比的建筑物 , 而大阪的街道两侧有很多绿地 , 建筑物之间的间隔也很宽 。 由此可见 ,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具有很强“宽容精神”和“轻松幽默感” 。
今年2月 , 在大阪旧市区河畔的大阪大学医学部的旧址上 , 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景点——大阪中之岛美术馆 。 上周末 , 我沐浴着初夏的暖阳来这里参观 。 就外观而言 , 这座盒子型的美术馆俨然就是把北京的“水立方”染成了黑色 , 存在感十足 。
前院里 , 大白天就有不少大版人一边喝着生啤 , 一边谈笑风生 。 进入美术馆的正厅 , 迎面就是一条直通5楼的长长的自动扶梯 , 扶梯侧放着一座较大机器人 , 非常符合大阪的风格 。
当天 , 美术馆内正在举行一场名为“大家的城市 , 大阪的肖像”的展览 。 展览的主要内容与前文所述的内容基本相同 , 即回顾大阪在20世纪前半页的“荣光时代” 。 在第一部分《大阪时空散步》中 , 大阪当地的画家们以豁达的心境 , 描绘了20世纪前半叶大阪的摩登风景 。 第二部分《胎动景观》 , 真实再现了曾经展示东洋第一技术的电气科学馆等的风貌 。 第三部分《公众的力场》 , 展出了崇光百货商店的豪华螺旋漆电梯门和音乐会的海报等 。 第四部分《商都的现代主义》 , 展出了描绘大阪女性的油画 , 以及大阪代表性饮料制造商“三得利”(寿屋)于1917年发售的“红玉波特酒”等 。 第五部分《飘扬的战云》 , 展出了战时体制后的大字报等 。 但是 , 写着“奢侈是敌人”的海报 , 用料非常奢侈 , 让人感受到了大阪人的“反骨精神”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