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保护文物、保护这座城市的文化与故事,有他们在!( 二 )


如此“接地气”的建筑 , 几乎让人淡忘了它显赫的保护身份 。 1982年李纯祠堂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 2005年又被公布为重点保护等级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 。 2013年再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8年 , 李纯祠堂迎来了修缮工程 。 接手这项工作前 , 张威面临着诸多“冲突” 。 “这座建筑群承载着异常复杂的历史信息 , 王府、祠堂与文化宫的功能冲突 , 明清建筑形制与民国室内装修的代际冲突等 。 ”张威坦言道 。
张威和团队的其他同事在李纯祠堂发现了这里有明代历史信息的遗存 , 中轴线上的两座主要殿宇均有明末清初官式大木构架的特征 。 同时 , 这里又有清代历史信息遗存 , 绿色琉璃瓦件上有“雍正九年”“内庭”“王府”等字样 , 都证明着李纯祠堂与庄亲王府间的紧密联结 。 在这座院落里 , 还能找到民国时期的历史信息遗存 , 通过测绘和勘察发现 , 这座建筑群的戏楼、扮戏房及抄手游廊、大门内外的值房都是建设祠堂时新建的 , 而非从北京庄王府“搬”来的 , 板条抹灰、石膏线吊顶、彩色地砖 , 具有明显的民国时期特征 。 除此之外 , 其临街的墙面上后来还分别加上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和“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现代标语 。
“一座建筑群 , 保存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 。 你能想象吗?但现状就摆在眼前 。 ”张威讲述说 , “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 , 如何在修缮设计中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等原则 , 突出各时期主要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 还要平衡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 ”
文物原状还需辩证看待
今天 , 每当提起文物建筑修复 , 坊间总爱讲的一个词叫“修旧如旧”或“整旧如旧” , 但张威说 , 这样的说法是过于片面地理解 。 修缮的目的是什么?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该建筑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 。 “不改变文物原状 , 是保护文物古迹的法律规定 。 ”张威更加明确地说 。
那么这里所称的“文物原状”究竟是哪个时期的“原状”呢?是该建筑落成时的原状?还是该建筑或建筑主人辉煌时期的原状?或者是被列为文物进而加以保护那一刻的原状呢?这的确需要一一甄别 , 不可一概而论 。
张威以李纯祠堂改建围墙举例 , 这里面就有一段故事 。 史料中能够查到的是李纯祠堂初建时 , 周围修建了护祠河 , 而建成之初有没有围墙、围墙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截至目前仍缺乏可信的资料做支撑 。 但张威和他的同事们接手设计工作之前 , 这座建筑群的确布设有围墙 。
“祠堂东侧临白堤路的围墙、照壁北面的仿古门楼以及两翼围墙 , 都是上世纪60年代所建;到了上世纪80年代 , 东侧临街围墙上又添上了瓦片 , 而西侧围墙全部是红砖砌筑 。 我们在测绘期间就遇到了围墙轰然倒塌的情况 。 ”张威介绍说 。 出于安全保卫及恢复建筑群整体氛围的目的 , 修缮工程对建筑群围墙进行了改建 。 在改建中保留了1960年代的仿古门楼以及两翼的围墙 , 作为历史信息的片段 。 同时为保证原有垂花门两侧看面墙的完整性 , 改建的围墙特意留出了两个缺口 , 以此体现对历史信息的充分尊重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